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脊髓性肌肉萎缩> 脊髓性肌肉萎缩的遗传几率

精选回答(2)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抑郁等,以及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疾病等

提问

脊髓性肌肉萎缩的遗传几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遗传几率相对比较高,但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遗传的几率相对比较低。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脊髓性肌肉萎缩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导致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蛋白功能缺陷,从而引起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指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几率相对比较高。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5%,男性患病概率是1/2,女性患病概率是1/4。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进行性、对称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则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8-16 22:55

举报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内科疾病。

提问

脊髓肌肉萎缩可从出生到成年。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无症状的携带者,那么儿童有四分之一的机会患上这种疾病。因此,父母常常觉得没有问题,但孩子生来就有这种病!脊髓性肌萎缩(SMA)用很少的药物治疗。目前,支持治疗仍是缓解并发症的主要方法,但死亡率已大大降低。

2018-12-18 08:41

举报

医生回答(1)

郝雨欣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脊髓性肌萎缩是最常见的致命性神经肌肉疾病之一。这是由于脊髓前角中运动神经元的退化,导致患者的对称性,进行性萎缩和近端肌肉无力,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第二种致命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它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 / 6000~1 / 10000。如果丈夫和妻子都有患有SMA的孩子,则再生孩子的概率为25%,无症状携带者的概率为50%,以及患有正常孩子的概率。这是25%。

2018-12-18 08: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症本身也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主要是体内产生抗乙醯胺受体的抗体,影响神经肌肉交接处,临床产生无力的现象。它会影响到许多不同的肌肉,例如控制眼球的肌肉,控制脸上表情、咀嚼、说话、吞咽的肌肉以及四肢。由于每个人受影响的肌肉不同,临床症状也就不尽相同。

  • 症状起因:这种自体免疫疾病会受到遗传体质,外在环境,自体身体的健康情况等因素影响。

  • 常见检查: 职业病检查项目  

  • 就诊科室:神经、儿科

适用药品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

益心通脉颗粒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强心。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动脉硬化、心跳过速、心脑供血不足、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早搏、房颤呼吸困难乏力、心脏偷停、风心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推荐医生更多

庄慧魁 主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麦坚凝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戴俊平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钟天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