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补充说明: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a******W 2021-09-09 16:1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偏高可能表明肝脏或胆道系统存在异常,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这可能与胆汁淤积性肝炎、新生儿黄疸、胆石症、溶血性贫血或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有关。
1.胆汁淤积性肝炎
胆汁淤积性肝炎是由各种因素导致胆汁分泌不畅、胆汁在肝脏内积聚而引起的。这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起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利胆类药物进行治疗。
2.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未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差,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未结合胆红素通过Y、Z蛋白与白蛋白结合后运输至肝脏,在肝细胞内受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然后被分泌入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入肠道,少部分经重吸收随尿排出体外。新生儿可通过光疗的方式降低体内胆红素浓度,减轻黄疸症状。
3.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形成,当结石移动时可能会损伤胆管壁,导致胆汁流出受阻并引起炎症反应。此时胆汁中的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胆道系统,从而引起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胆石症,可遵医嘱服用熊去氧胆酸片促进胆石溶解;若出现疼痛等症状,则需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4.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导致贫血和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超过了肝细胞摄取和结合的能力,使血清胆红素也增高,但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通常采用输血疗法纠正贫血状态,同时配合口服、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病情进展。
5.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指由各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所诱发的肝损害,某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功能异常,包括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轻度肝损伤一般停用相关药物即可恢复,重度则需住院接受静脉注射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等治疗。
针对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偏高,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酒精和脂肪肝风险因素。必要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波扫描或磁共振成像,以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
2024-01-31 21:5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福乃得维铁缓释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