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是指胆固醇吗

非结合胆红素是指胆固醇吗

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结合胆红素是指胆固醇吗

补充说明:非结合胆红素是指胆固醇吗

2024-06-06 15:45

结合胆红素 胆固醇 肝脏 胆红素 排泄 黄疸 肝炎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杨锐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擅长: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儿童生长发育,儿童性要求,儿童肥胖。

提问

非结合胆红素和胆固醇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来源、功能和代谢途径都不同。
非结合胆红素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而胆固醇则是由肝脏合成的脂质分子。它们分别参与胆红素的排泄和细胞膜的构成,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由于它们的来源和功能不同,所以非结合胆红素不是胆固醇。
如果出现黄疸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肝炎、胆道阻塞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非结合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身体某些疾病的信号,因此在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运动,避免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以减少胆固醇的风险。

2024-06-07 12:0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胆红素钙结石

胆红素钙结石其主要成分除胆红素外,尚含有少量钙盐和有机物(细菌、虫卵或上皮细胞)。结石可存在胆总管内,亦可遍布于肝内外胆管系统,但很少在胆囊内发生。

  • 症状起因:1.感染。胆道感染是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时胆道中的细菌释放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发生沉淀。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虽然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酶,但含量比较少,同时还存在葡萄糖1,4-螺旋内酯等结抗物,所以不呈现酶的活性。但当胆道发生感染时不仅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加,而且大肠杆菌、类杆菌、梭形芽孢杆菌感染可产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酶。这样β-葡萄糖醛酸酶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增加可使大量结合性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它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颗粒。胆红素钙颗粒以脱落红胞、寄生虫卵等为核心,在胆汁中黏蛋白的帮助下不断沉积形成结石。 再者,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在胆囊内储留时间延长,从而加速结石形成。另外IgA缺乏(人体内一种抗体缺乏)可使胆囊免疫功能减低,增加感染、形成结石的机会。 2.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我国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另外,肝吸虫病和鞭毛虫病也可以引起胆道壁损伤,并引起胆道感染。此外虫的残体和虫卵可形成结石核心,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条件。 3.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能防止或减少胆红素钙的沉淀,而糖蛋白去易成为结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胆红素钙生成加快,且使胆囊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从而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5.饮食: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可影响胆道的正常防卫能力,而且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使胆汁中葡萄糖二酸内酯减少,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减弱,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增强,易发生胆红素沉淀而形成胆色素类结石。 6.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所导到的胆流障碍均易在该部发生胆结石。什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状态在胆色素结石的病人中是常见的。

  • 可能疾病: 小儿胆道蛔虫症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肝胆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