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去氨加压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区别
补充说明:去氨加压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区别
a******W 2022-05-07 18:2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去氨加压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区别主要包括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生物活性
去氨加压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中枢性加压的作用,可以促进血管升压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可以调节水盐代谢,也具有中枢性加压的作用。
2、作用机制
去氨加压素主要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从而使水分渗出到血管外,进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可以调节水的代谢,也具有中枢性加压的作用。
3、药物代谢动力学
去氨加压素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尚不明确,具体使用方法还需要遵医嘱。而抗利尿激素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较为丰富,使用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
4、药物不良反应
去氨加压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而抗利尿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钠血症、高血糖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
去氨加压素与乙醇合用会导致药物的作用减弱,与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用会导致药物的作用增强。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2-05-08 11:4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症状起因:颅内外致痛组织受到炎症、损伤或肿物的压迫、牵引、伸展、移位等因素而致头痛。 1、血管被压迫、牵引,伸展或移位导致的头痛 常见于: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脓肿、血肿等使血管受 压迫、牵引,伸展或移位。2颅内压增高:如脑积水、脑水肿、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脑囊虫压迫堵塞。3颅内低压:如腰穿或腰麻或手术、外伤后,脑脊液丢失较多,导致颅内低压。 2、 各种原因引起颅内、外动脉扩张导致的头痛 如颅内、外急性感染时,病原体毒素可以引起动脉扩张;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高碳酸血症与缺氧;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脑外伤、癫病、急性突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急性肾炎等)。 3、脑膜受到化学性刺激 1)细菌性脑膜炎 如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弯形杆菌、淋球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性脑膜炎 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虫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3)其他生物感染性脑膜炎 如隐球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弓形虫病、阿米巴、囊虫病、血吸虫等。 4)血性脑脊液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误伤血管及脑外伤等引起硬、软脑膜炎及蛛网膜发生炎症反应。 5)癌性脑膜炎 如癌症的脑膜转移、白血病、淋巴瘤的脑膜浸润。 6)反应性脑膜炎 如继发于全身感染、中毒,以及耳鼻感染等。 7)脑室或鞘内注射药物或造影剂 无论是水深性或非水深性作为化学因素,动物试验证实均致脑膜炎反应。 4、头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 如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颈部疾病引起反射性颈肌紧张性收缩,如颈椎骨性关节病、颈部外伤或劲椎间盘病变等。 5、脑神经、颈神经及神经节受压迫或炎症 常见三叉神经炎、枕神经炎、肿瘤压迫等。 6、眼、耳、鼻、副鼻窦、牙齿等处的病变 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面部引起的放射性疼痛。 二、内分泌因素 常见于女性偏头痛初次发病常在青春期,有月经期好发,妊娠期缓解,更年期停止的倾向。紧张性头痛在月经期、更年期往往加重。更年期头痛,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可使发作停止。 三、精神因素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