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癫痫> 癫痫> 少年尿床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少年尿床可能需要考虑遗尿、睡眠障碍、尿急、尿频、夜间多动症等病因。由于涉及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遗尿
遗尿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仍无法自主控制排尿而发生的尿床现象。可能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遗尿表现为夜间熟睡时发生无意识的尿液排出,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
2.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或早醒,进而影响正常的睡眠模式和质量,导致白天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睡眠障碍涉及广泛的时间范围,从浅睡眠到深睡眠都可能出现异常,常伴有梦境干扰或其他睡眠相关的问题。
3.尿急
尿急可能是由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会导致膀胱壁受到刺激,从而引发尿急的症状。尿急主要表现在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欲望,且难以延缓。
4.尿频
尿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尿路感染等。当存在上述情况时,可能会导致排尿中枢兴奋性增高,进而引起尿频的现象。尿频通常指每天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但每次排尿量较少。
5.夜间多动症
夜间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其病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以及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大脑的抑制功能,使孩子在晚上保持活跃状态。夜间多动症的孩子会在睡觉前表现出过度的活动,甚至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安静下来进入梦乡。
针对尿床的情况,建议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残余尿量测定等相关评估。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行为疗法、定时排尿训练或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或去氨加压素。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利尿食物和饮料,确保规律作息并建立固定的睡前排尿习惯。

2024-03-22 18:01

举报

医生回答(1)

霍思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2015-01-18 23:3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床 (遗尿症)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适用药品

热淋清颗粒

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见上述证候者。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前列腺炎、肾盂肾炎、妇科炎症、盆腔炎、宫颈炎、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沉香十七味丸

“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赫依”血不调:是指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本方指跌打损伤、扭挫伤、筋骨肿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引起的疼痛瘀肿、功能障碍等症状。

丙戊酸钠缓释片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1.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2.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3.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侯万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