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血管内凝血> 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纤溶治疗、补充血小板、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以及肝素治疗等。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应立即就医。
1.抗纤溶治疗
抗纤溶治疗通过使用抗纤溶药物如氨甲苯酸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减少纤维蛋白分解,从而发挥止血作用。此措施适合于控制体内的过度出血状态,因为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导致血液凝固异常加快并伴随纤溶亢进的病理过程,此时需要防止进一步的出血风险。
2.补充血小板
补充血小板通常采用静脉注射血小板悬液的方式,在有资质医生指导下进行,旨在提高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功能。性血管内凝血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因此增加血小板含量有助于促进受损血管的修复和止血。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患者群体以避免潜在风险。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凝药或注射用抗凝剂,具体用药需依据医嘱调整剂量及时间。性血管内凝血伴随着全身微血管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引起广泛的器官损害甚至衰竭。抗凝治疗可预防新的血栓形成,保护重要脏器免受进一步损伤。
4.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通常由专业医疗团队在监控下执行,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性血管内凝血存在广泛的微血栓形成,阻塞了毛细血管床。溶栓治疗针对此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恢复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坏死。
5.肝素治疗
肝素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肝素制剂来发挥作用的,在临床上通常作为首选方案之一。性血管内凝血是因为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导致抗凝物质不足而引起的高凝状态。肝素能有效地对抗这种高凝状态,同时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多负面影响。
在接受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出血倾向,尤其是颅内出血。此外,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血液学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024-01-05 12:55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美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由体内的凝血机制发生紊乱,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脏器的栓塞。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还会引起继发的纤溶系统激活,引起出血。通常在重症感染,应激,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是个急症,必须及时的抢救,可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防止休克,之后还要进行止血的相关治疗措施

2014-08-13 20: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管内凝血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DIC,是各种原因导致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引起严重的广泛的全身性出血。本病又称: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消耗性凝血病或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闵捷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血液病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