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淋巴瘤> 免疫性溶血

精选回答(1)

李帆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领域:掌握最新的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疗知识,善于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提问

由于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而使自身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溶血。是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当人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和红细胞的抗原性发生变化或外来感染如支原体与红细胞有相同的抗原性时,则会产生自身抗体。

  根据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本病分为两类:

  一、温抗体型AIHA 温抗体一般在37℃时最活跃,主要是IgG,少数为IgM,为不完全抗体。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因不明性(特发性)及继发性二种。温抗体型AIHA可继发于:①造血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②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③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病毒感染;④免疫性疾病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免疫缺陷综合征;⑤胃肠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⑥良性肿瘤如卵巢皮样囊肿。

  二、冷抗体型AIHA 冷抗体在20℃时作用最活跃,主要系IgM。凝集素性IgM较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可直接在血循环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所以是完全抗体。另有一种特殊冷抗体(17S,IgG),称为D-L抗体,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冷凝集素综合征可继发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继发于病毒或梅毒感染。

2014-07-27 22:57

举报

医生回答(1)

高管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免疫性溶血一般是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免疫因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一种贫血。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感染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免疫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

1、药物刺激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2、感染因素

如果患者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3、物理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远离辐射环境,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4、化学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苯、铅、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5、免疫因素

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免疫因子出现错误攻击,从而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泼尼龙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2014-07-27 22: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

溶血是指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细胞肿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过程。

推荐医生更多

孙少川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靳凤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孙宝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侯百鸿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贾成 主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杨汉民 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