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风湿>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哪些?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几种?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哪些?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几种?

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哪些?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几种?

补充说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哪些?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有几种?

a******J 2011-03-21 17:11

肿瘤 ALL DIC 瓣膜病 动脉栓塞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肺癌 维生素缺乏 血小板增多症 无菌性赘生物 胃癌 胰腺癌 风湿 高凝状态 水肿 血栓性赘生物 维生素C缺乏 衰老 增高 纤维蛋白原 循环免疫复合物 二尖瓣 肺动脉 三尖瓣 主动脉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于心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得了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阐明。Gross等认为风湿性瓣膜病是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病因。Allen和Sirota则认为变态反应和维生素C缺乏是本病的易发因素。Williams认为变态反应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瓣膜损害的免疫学基础。


  (二)发病机制


  1.发生机制 Williams认为变态反应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瓣膜损害的免疫学基础。最近,Mcray和Warlor认为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胰腺癌和肺癌)以及DIC高凝状态时,高凝血液在瓣膜关闭线形成的淌流,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肿瘤黏蛋白和血小板增多症,纤维蛋白原或凝血因子Ⅴ、Ⅶ、Ⅺ和Ⅸ水平增高,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增多,纤维蛋白分解加速以及肿瘤细胞产生的前凝物质,均是导致瓣膜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因此,凡是能产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凝状态的疾病,均是产生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病理基础。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可累及任何心瓣膜,主要影响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二、三尖瓣的赘生物多位于心房面,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赘生物多位于心室面。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瓣膜上无菌性赘生物形成,早期改变为瓣膜胶原在变态反应、维生素缺乏、血流动力学损害以及衰老等因素作用下,发生退行性变和基质水肿,继之瓣膜的内膜局部剥脱,使胶原和基质暴露于血流中,当抗体处于高凝状态时,血小板等易附着于其表面,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生物。病变多较表浅,局部常无炎症反应,赘生物一旦脱落可产生动脉栓塞征象。


  2.病理改变 Allen和Sirota将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病理表现分为5型:


  Ⅰ型:单个小疣状病变,直径<3mm,淡棕色至黑褐色,多黏附在瓣膜上。


  Ⅱ型:单个大疣状物,直径>3mm,黄褐色,颗粒状,黏附在瓣膜上。


  Ⅲ型:多个小疣状病变,直径1~3mm,易碎,常沿着瓣膜关闭线呈串珠状排列。


  Ⅵ型:多个大疣状物病变,均>3mm,软而脆,大小、密度、颜色相同。


  Ⅴ型:陈旧型(愈合型),表面有上皮细胞覆盖,颜色、密度类似附着的瓣膜组织。本病早期病理改变为瓣膜胶原因变态反应、维生素C缺乏、血流动力学损害以及衰老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退行性变和基质水肿,继之瓣膜的内膜有局部剥脱,将胶原和基质暴露于血流中,尤其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易使血小板等附着于胶原组织,产生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生物,局部常无炎性反应,病变多较表浅。赘生物一旦脱落可产生动脉栓塞征象。

2011-03-21 17: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