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肌强直> 中枢性肌强直症状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中枢性肌强直的症状包括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姿势不稳、震颤以及吞咽困难,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特定疾病,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1.肌肉僵硬
中枢性肌强直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的异常放电所致,这些异常电信号持续存在并传递至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核,使肌肉持续收缩。这种僵硬感通常出现在颈部、背部以及四肢,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2.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主要是因为锥体束损害,导致传出通路减少,此时患者会出现随意运动启动缓慢、动作费力、难以精细运动等现象。患者的运动速度减慢,尤其是起动时更为明显,如走路时迈步基底变小,写字时字越写越小等。
3.姿势不稳
姿势不稳可能是由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平衡控制失调。小脑通过调节肌紧张度来维持身体姿势,当其受损时会导致姿势不稳。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摇晃或站立时容易失去平衡。
4.震颤
震颤是由锥体外系多巴胺-乙酰胆碱能不平衡所导致的,当大脑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多巴胺递质相对缺乏而乙酰胆碱相对过剩时,会引起肌张力增高和震颤。震颤通常发生在手部、下颌或头部,有时会呈节律性振荡。
5.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可因延髓麻痹影响到舌咽及迷走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导致咽喉部肌肉运动障碍,从而引发吞咽困难的症状。患者在进食固体或液体时可能出现呛咳、反流或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吞咽动作。
针对中枢性肌强直,可以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头颅MRI或CT扫描以评估大脑和脊髓的情况。治疗措施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药物治疗,如抗胆碱酯酶药左旋多巴等。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锻炼,以改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4-01-18 17:1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震颤

由于对抗肌群的交替性收缩引起一个关节有规律性的运动。

  • 症状起因:生理性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良性遗传性)震颤:一种细微至粗大的慢震颤,通常影响手,头及声带。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震颤可为单侧性,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病人执行精巧动作时能引发震颤,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颤强化的任何因素影响下,原发性震颤也会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震颤的发病也增多,偶尔被错误地称为老年性震颤。 小脑疾病的震颤:意向性震颤(如见于多发性硬化与其他小脑传出障碍疾病),出现在运动的肢体接近目标的时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颤是肢体近端一种粗大的转动性震颤,在病人试图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负重时最为显著。摇晃是头部与躯体粗大的震颤,也是一种支持性震颤,在维持直立姿势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与其他代谢性脑病病例,当病人向前平伸双手时会出现一种粗大,缓慢,非节律性动作。应用肌电图记录,可观察到当病人试图保持固定姿势时,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现间歇性的肌电静止,造成扑翼样震颤,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颤,而是一种肌阵挛现象,一种阴性的肌阵挛。 在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中可以发生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

  • 可能疾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肝火眩晕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