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癫痫医院> 【孩子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医生回答(1)

段杭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孩子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孩子小便失禁可能是遗尿症、神经源性膀胱、脑瘫、糖尿病或尿崩症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膀胱控制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小便失禁。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仍无法自主控制排尿,可能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这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功能不完善。遗尿症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2.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先天脊柱裂、多发性硬化等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使支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神经受损或异常,从而引起排尿障碍的一种疾病。这种情况下,膀胱肌肉收缩无力或者过度活跃,导致尿液不能被有效地储存或排出,进而出现尿失禁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药来缓解症状,比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3.脑瘫
脑瘫是一种影响肢体运动和姿.势平衡的神经系统疾病,由胎儿或新生儿期的大脑损伤所致。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大脑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影响到控制排尿的神经通路。针对脑瘫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以及必要时的手术矫正。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建议家长密切监测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定期复诊。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即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原尿,然后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但同时也会带出一部分水分形成更多的尿液。长期高血糖还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尿量增多的现象。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尿频、尿失禁等症状,主要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是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进行调理,比较常用的有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等。
5.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该激素反应减弱引起的一种疾病,此时肾脏不能充分地将体内多余的水分保留在体内,导致大量低渗尿液产生。确诊尿崩症后,医生可能会开具去氨加压素进行替代治疗。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抗利尿激素的药品,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夜间遗尿的情况,并记录每次遗尿的时间和频率。适当的盆底肌锻炼也有助于改善遗尿症的症状,如提肛运动。若症状持续未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2024-05-27 09: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