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什么危害?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可能会面临血栓形成或栓塞、出血倾向、器官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肾病以及向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转化等危害。
1.血栓形成或栓塞
血小板增多会促进血栓形成,因为过多的血小板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这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缺血,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2.出血倾向
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发挥止血作用,导致凝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严重者可因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3.器官功能损害
当血小板过度增生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促炎因子,这些因子会对机体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可能表现为肝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等,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影响生活质量。
4.高尿酸血症肾病
该病伴随的巨核细胞增生会导致尿酸产生增加,而尿酸水平过高会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中。长期发展可引起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
5.向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转化
部分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进一步恶化病情,缩短生存时间。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进行度运动以减少出血风险。

2024-02-21 10: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血小板计数的上限400×109/L。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有:克隆性,反应性或继发性,家族性或遗传性。治疗仍有待解决。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