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胆道蛔虫病
补充说明:胆道蛔虫病
2016-03-26 22:2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一般情况下,胆道蛔虫病指的是蛔虫病。
蛔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误食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当患者感染蛔虫后,可能会出现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肛门瘙痒等症状。如果蛔虫在体内移行,还可能会引起咳嗽、气喘、发热、荨麻疹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食用未清洗的蔬菜、水果等,以免引起蛔虫病的情况发生。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雪糕、辣椒、肥肉等,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以免引起蛔虫感染的情况。
2023-07-22 02:13
举报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吃以上药物是不会导致胆道蛔虫病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可以观察具体的症状来进行对症治疗,平时也是要注意饮食,不要吃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2018-03-09 03:5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5)
临床表现
1.儿童、青少年多见,常有驱蛔虫史。
2.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
3.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
4.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
5.腹肌软,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病。
6.间歇期无体征。
7.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
该病以儿童和青年人多见。主要症状是腹痛,可以突然发生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持续一定时间后可自行缓解,间隙期可以完全不痛。常可伴恶心、呕吐,常见有吐出蛔虫者。静脉胆道造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 T型管胆管造影、 B型超声等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016-03-26 22:26
举报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蛔虫进入胆总管、肝内胆管和胆囊引起急腹症统称为胆道蛔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厥”或“蛔厥”,国外于1765年已尸解发现。其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率与卫生条件有关,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约占胆道疾病8%-12%,少数地区占胆道疾病的首位,多发于青少年。解放后,由于多年来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的结果,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大城市医院已成为少见病。多数胆道蛔虫病,可通过中西医结合,以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等手段可治愈。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考虑手术治疗。
2016-03-26 22:26
举报 病情分析:
您好,这样的话,应该是不会的。
指导意见:
通常如果是有胆道蛔虫病的话,则这种情况,就是容易出现异常大的虫卵感染引起的,所以主要与饮食不洁等有关的。
2016-03-26 22:26
举报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吃以上药物是不会导致胆道蛔虫病的
指导意见:
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
2016-03-26 22:26
举报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即引起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胆道寄生虫病,约占胆道疾病的8~12%,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儿童青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
2016-03-26 22:26
举报向医生提问
胆道蛔虫病(biliaryascariasis)是蛔虫从小肠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以患者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蛔虫进入胆道后,多数停留在胆总管,因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角度较大,蛔虫很少进入胆囊,但可钻入左右肝胆管之中。儿童青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