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格华止孕妇能吃
补充说明:格华止孕妇能吃
2015-08-04 19: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格华止孕妇一般能吃,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格华止是由盐酸二甲双胍片、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成分组成,属于一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如果孕妇出现了糖尿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格华止治疗,能够起到降糖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具体的用药用量必须遵医嘱选择,不能自己盲目用药。如果孕妇本身患有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疾病,一般不可以服用格华止,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孕妇对格华止过敏也不能用药,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孕妇在用药期间要注意日常饮食,不可以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糖果、蛋糕、糖水等,也不可以喝酒,以免导致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还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孕妇还要注意休息,不可以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6 03:27
举报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分析。怀孕以后,如果空腹血糖控制在5.5~6.0之间,餐后血糖6.8~8.0之间,考虑空腹血糖稍微有点偏高。可以口服二甲双胍降血糖治疗,怀孕期间可以服用,对胎儿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建议如果怕口服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的话,可以注射胰岛素降血糖治疗。
2019-04-08 21:26
举报怀孕期间如果控制血糖口服用药是不行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容易孩子正常的发育,再说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太理想,这种情况首先是需要控制甜食少吃面食,多吃一些豆制品吃一些瘦肉多喝牛奶,一般是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这样的话是比较安全。
2018-07-07 15:1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格华止孕妇能吃?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适应症为1. 本品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活动不能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2. 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3. 本品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本品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病人的状况,逐渐增加剂量。通常本品(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0.5克,每日二次;或0.85克,每日一次;随餐服用。可每周增加0.5克,或每2周增加0.85克,逐渐加至每日2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2550毫克。对需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剂量可以加至每日2550毫克(即每次0.85克,每天三次)。每日剂量超过2克时,为了更好的耐受,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本品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其它少见者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格华止孕妇能吃?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本品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罕见。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并定期检查肾功能。通常不用最大剂量。不推荐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本品,除非其肌酐清除率检查表明其肾功能未降低。
2015-08-04 20:03
举报格华止孕妇能吃?经肾小管排泌的阳离子药物(例如氨氯吡咪、地高辛、、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奎宁、雷尼替丁、氨苯蝶啶、甲氧苄氨嘧啶和万古霉素)理论上可能与二甲双胍竞争肾小管转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建议密切监测、调整本品及/或相互作用药物的剂量。如同时服用某些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药物或其他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酚噻嗪、甲状腺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烟碱酸、拟交感神经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异烟肼等时要密切监测血糖,而在这些药物停用后,要密切注意低血糖的发生。格华止孕妇能吃?二甲双胍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与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例如水杨酸盐、氨苯磺胺、氯霉素、丙磺舒等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不易发生相互作用,后者主要与血清蛋白结合。即使二甲双胍服药量达到 85 克都没有发生低血糖,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乳酸酸中毒。在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的状况下二甲双胍可以以170毫升/分的速度透析清除。因此怀疑二甲双胍过量的患者,血透可以清除蓄积的药物。口服二甲双胍主要在小肠吸收。空腹状态下口服二甲双胍0.5克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60%。同时进食略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国内口服本品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口服后达血药峰浓度时间为2小时,平均血浆药物清除半衰期约为4小时。二甲双胍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按照常用临床剂量和给药方案口服本品,可在 24~48 小时内达到稳态血浆浓度。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口服本品后24小时内肾脏排泄90%。
2015-08-04 20:03
举报向医生提问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临床检查:尿葡萄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 自我血糖监测 空腹血葡萄糖 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