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焦虑症> 焦虑性适应障碍怎么办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焦虑性适应障碍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治疗、松弛训练、运动疗法、饮食调整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常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医生引导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此方法有助于纠正对威胁或压力源的错误观念,减少因过度担忧而加剧焦虑情绪。适合处理因心理因素引发的焦虑性适应障碍。
2.心理支持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通过提供倾听、理解与鼓励来帮助个体面对生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此方法旨在增强个人应对能力,减轻因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压力感。对于存在适应困难但无明显心理病理表现者有益。
3.松弛训练
松弛训练包括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指导,需持续实践以培养身体-心理联接感知。此法可促进身心放松状态下的自然反应机制,从而辅助缓解由应激引起的身体紧张状态。适用于改善因压力大引起的躯体化症状。
4.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涉及一系列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计划,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定期开展。研究表明,规律锻炼能够提高神经递质平衡,改善心脏健康并降低血压水平;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浓度来发挥镇静效果的。对于因长期压力积累所致之轻度至中度焦虑状态有益。
5.饮食调整
饮食调整包括减少咖啡因摄入量,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如鲑鱼的摄取频率。研究发现,高咖啡因摄入与焦虑相关,而Omega-3对大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针对因生活习惯影响产生轻微不适状况时有效。
建议采取适当的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焦虑症状。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咖啡和酒精,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4-03-21 21:22

举报

医生回答(1)

孟文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焦虑症是一种神经症类型,在诊治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治疗,作好心理转化工作,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焦虑症患者的性格往往是易激惹、易焦虑,自信心不足,缺乏安全感,与遗传有关。焦虑症的预防在于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能有效地接受自我、宽容自我,直到战胜自我;同时运用情绪调节和控制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

2015-05-28 22: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焦虑性适应障碍

适应性障碍临床上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以情绪障碍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多见于抑郁者,表现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也有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呼吸不畅等为主。   (2)以品行障碍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侵犯他人的权力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逃学、斗殴、破坏公物、说谎、滥用药物、酗酒、吸毒、离家出走、过早开始性行为。   (3)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患者可以疼痛(头、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为突出,而检查又未发现躯体有特定的疾病,症状持续不超过半年。   (4)以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为突出的适应障碍:患者原来工作学习能力良好,但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困难。   (5)以社会退缩为主的适应障碍:患者以社会性退缩为主,如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愿上学或上班、常闭门在家,但不伴抑郁或焦虑。   焦虑性适应障碍应属于第五种表现形式。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本障碍是个人对生活改变或应激性事件(如丧偶、出国、移民、参军、退休等)不能适应,而持续处于情绪障碍和不良适应行为的一种异常状态。由于对同样的应激源许多人都能顺利处置,无任何异常反应,而病人却出现精神障碍,说明个人的易感性对适应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仍需肯定如果没有应激源,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1.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变迁,人际关系恶化,工作和学业受挫,亲友死亡等,某些因素还带有特定的时期如新婚期,毕业生求职,离退休后适应新的生活规律等。2.个性因素对于同样的应激源许多人都能顺利处置,无任何异常反应,而病人却出现精神障碍,说明个人的易感性对适应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但应该肯定如果没有应激源,也就不会发生适应障碍。另外社会适应能力欠佳,应付方式生硬和单调及个体遭受应激时的生理状况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也易产生适应障碍。(二)发病机制1.应激源引起适应障碍的应激源可以是一个,如丧偶;也可以是多个,如事业上的失败和亲人伤亡接踵而来。应激源可以是突然而来,如自然灾难;也可以是较慢的,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不融洽。某些应激源还带有特定的时期,如新婚期,毕业生寻求职业,离、退休后适应新的生活规律等。应激源的严重程度不能预测适应障碍的严重程度,还要看应激源的性质、持续时间的长短、可逆性、处境和个体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情况(GelderM,1996)。例如面对明显作用的重大应激源,像被扣作人质,遭受恶劣的非人道待遇,此时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障碍则难以避免。还有青少年的脆弱性,对应激源的体验较深,也是危险因素之一。适应障碍也可发生于一个集体,如学校、自然灾害人群等。2.个性心理特点在同样的应激源作用下,有的人适应良好,有的则适应不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表现适应障碍。这就有理由推断患者病前个性心理特征(即人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个体的脆弱性特点,应激源的强度并不很大,便有可能引起适应障碍。这种个体不同的脆弱性部分可能与既往生活经验有关(GelderM,1996)。所以,适应障碍发生与否,要同时权衡应激源强度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因素。

  • 可能疾病:考后综合症  儿童期情绪障碍  人格障碍  惊恐症  适应障碍  

  • 常见检查: 脑电图  

  • 就诊科室:心理

推荐医生更多

夏海涛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京东方医院

史天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蒙华庆 主任医师

提问

重庆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刘双臣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夏光源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牛京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