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炎> 治小儿尿床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治小儿尿床可以考虑行为疗法、中药调理、膀胱功能训练、遗尿警报器、遗尿贴等方法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
1.行为疗法
通过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指导,帮助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此方法旨在改变患者及家属对于尿床的认知和态度,减少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夜间尿床次数。
2.中药调理
可选用补肾益智类中药如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内服,具体用法遵医嘱。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的尿床发生率。
3.膀胱功能训练
通常由专业康复师指导患儿进行盆底肌锻炼、定时排尿训练等活动,每日执行。此举有助于恢复膀胱容量及控制力,长期坚持能有效降低尿床频率。
4.遗尿警报器
遗尿警报器包括一个床垫传感器和一个闹钟,当传感器检测到尿液时会唤醒孩子,一般需连续使用数周至数月时间。该设备通过反复训练孩子的觉醒机制来强化其对尿意的感知能力,从而减少尿床的发生。
5.遗尿贴
遗尿贴是一种外用贴剂,含有某些草本成分,睡前贴于肚脐部位,效果可持续6-8小时。遗尿贴中的活性物质可促进尿道括约肌收缩,延长尿液排出时间窗,从而减少夜间尿床现象。
家长应关注孩子日常饮食,限制摄入利尿饮料如茶、咖啡等,以减少夜间尿量。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膀胱功能,减少尿床的发生。

2024-01-28 01:39

举报

医生回答(1)

朴浩霖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尿床需综合治疗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尿床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小孩过了5岁,仍然经常尿床就需要重视了。5岁以上的小孩每月尿床2次以上超过3个月,而没有其他神经和泌尿系统疾病就可以诊断为遗尿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会渐渐受到影响。

长期尿床会使孩子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夏天容易发生外阴部皮炎,冬天尿床后容易受凉感冒。但更应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因尿床产生的心理阴影和情绪负担会导致孩子自卑,性

格内向,不爱交往,不敢参加夏令营、军训、旅游等集体活动。不少家长由于医学知识欠缺,常把尿床归罪于孩子夜间懒于起床小便,因此对孩子责备和惩罚,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虽然随年龄的增大,多数孩子最终停止尿床,但时间需要几年,且仍有1%的患者进入青春期后还会持续尿床。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家长需要积极的予以治疗。

遗尿症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排尿功能训练、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在寻求儿科医生帮助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树立战胜遗尿症的自信,减轻孩子的焦虑等心理负担。没有尿床时家长予以表扬;尿床的第二天,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一起清洁床铺和衣物。白天可以督促孩子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具体如下:让孩子饮水,延缓排尿,直至不能耐受为止。在排尿时让孩子突然停止一会儿,然后继续排尿。对于年长儿还可以作括约肌的训练,帮助控制排尿。括约肌训练可分为两个步骤,先让患儿紧闭双眼,然后睁大眼睛,每天做3—5分钟,持续1周;接着教患儿在仰卧位时,双足交替背屈和趾屈。

2015-01-19 11: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床 (遗尿症)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适用药品

匹多莫德颗粒剂

本品为免役刺激剂(immunostimulant),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1.呼吸道反复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2.耳鼻喉科反复感染鼻炎、鼻窦炎、耳炎、咽炎扁桃体炎);3.泌尿系统反复感染;4.妇科反复感染;可用于预防感染性期病症,缩短病程,减轻疾病的严重度,减少反复发作次数,也可作为急性感染时抗菌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

维生素B2片

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症,如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柴银颗粒

中医:清热解毒。用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痛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推荐医生更多

靳培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刑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