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舌咽神经痛怎么检查
补充说明:舌咽神经痛怎么检查
a******W 2015-01-18 13:2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舌咽神经痛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声音改变等症状,初步判断病情。
2、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有利于排除其他疾病。
3、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舌咽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有利于明确病因。
4、CT检查
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舌咽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肿瘤、出血等情况,有利于排除其他疾病。
5、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舌咽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肿瘤、出血等情况,有利于明确病因。
如果确诊为舌咽神经痛,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微血管减压术进行处理。
2018-11-16 23:0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舌咽神经痛可以通过耳科检查、舌咽神经功能测试、颅脑MRI、颅脑CT血管造影、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医学检查来评估。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耳科检查
耳科检查涉及外耳、中耳和内耳的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舌咽神经痛相关的异常。由专业医生对患者的耳朵进行触诊、听觉测试等,必要时可能需配合使用医疗器械完成。
2.舌咽神经功能测试
舌咽神经功能测试旨在评估舌咽神经的功能状态,帮助诊断舌咽神经痛及其程度。通过特定的电刺激或针刺方法诱发舌咽反射,记录并分析结果。
3.颅脑MRI
颅脑MRI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显示颅内结构及病变情况。患者仰卧于磁场环境中,在安全引导下接受扫描序列采集,通常需要约30分钟。
4.颅脑CT血管造影
颅脑CT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大脑血管系统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发现可能导致舌咽神经痛的血管畸形或其他异常。此检查需注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整个过程约45-60分钟。
5.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脑磁共振血管造航利用血液中的铁质对比剂强化血管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颅内的血管分布和形态。患者仰卧位进入MRI机器,执行特定序列采集数据,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
以上各项检查均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免食物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应避免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应检查。
2024-03-19 07:53
举报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国内统计,本病发病率约为万人。病因 有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面神经后根有血管压迫或有脱髓鞘改变,原发性面肌痉挛约占。继发性面肌痉挛多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引起:桥小脑角肿瘤,以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听神经鞘瘤及纤维瘤等。另外,还有颅底蛛网膜炎、颅骨肿瘤、畸形、多发性硬化等。面肌痉挛的表现 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多中年后起病,女性较多。起病时多为上下眼睑间歇性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抽搐。严重时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精神紧张、疲劳等时而加剧。双侧面肌抽搐者少见。少数病例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病为缓慢进展的疾病,一般均不会自然好转,如不给于治疗,部分病例于病程晚期可以患侧面肌麻痹而终结,而此时抽搐亦告停止。
2015-01-18 13:20
举报向医生提问
舌咽神经痛也称为舌咽神经痛性抽搐,临床上较少见;系指局限于舌咽神经感觉支支配区内,有时伴有迷走神经耳支和咽支的分布区内反复发作性的一种炙痛或刺痛。其特征为扁桃体、咽后、舌后和中耳内的阵发性剧痛。本病可呈自发性,但常由吞咽、谈话或触及扁桃体咽后部而突然发作。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腰痛宁胶囊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痛,症见腰腿痛、关节痛及肢体活动受限者。
痫愈胶囊
豁痰开窍,安神定惊,息风解痉。主治癫痫,用于风痰闭阻所致的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1.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冠心病(CAD) 2.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2.2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3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 2.4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5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2.6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40%且无心衰的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的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