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形美容> 整形> 瘢痕疙瘩> 血管球瘤病理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密集的血管外胚层组织构成,通常位于皮肤或黏膜下,具有局部侵袭性。
血管球瘤是由胚胎残余的血管外胚层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这些未成熟的细胞聚集成一个微小的血管球结构。典型表现为质地坚实的红色或蓝色结节,可能伴有疼痛、出血或排液。有时可触及到快速跳动的脉搏样震颤。
常用于诊断血管球瘤的检查包括超声波成像、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活检以确定确切诊断。该疾病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较大的或深层的病变,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等辅助手段。
患者应避免自行搔抓或挤压皮损,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病情,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指导。

2024-01-16 02:10

举报

医生回答(2)

吴楚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平滑肌瘤又名皮肌瘤,是种良性肿瘤,它有三种临床分型: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和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前者源于血管平滑肌,皮损为针头或黄豆大小暗红色皮下坚实结节,可相互融合成扁平斑块,高出或低于皮面,可移动;好发于下肢,尤以小腿屈侧多见;青年女性为多发人群;有阵发性刺痛感,可因寒冷、运动、压迫、情绪激动而诱发。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源于阴囊内膜、外阴或乳头肌;皮损多为单个黄豆大小鲜红色坚实结节,可移动;好发于30岁以上成人,有疼痛感。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源于立毛肌,皮损为针头至碗豆大小坚实的圆形结节,可移动,暗红或褐红、青红色,簇集或融合成片;多发于背部、颜面及四肢伸侧,以30岁以上者多见;病久可有敏感性疼痛。






2014-08-21 15:43

举报

姚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皮肤平滑肌瘤在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皮肤病理检查。HE染色时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束均染成粉红色,难以分辨。本病临床上应与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血管球瘤和瘢痕疙瘩等鉴别。本病单发者可首选手术切除,多发者给予手术切除并植皮,但易复发。剧烈疼痛者应给予对症处理,可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等。另有学者应用抗痉挛药物加巴喷丁止痛效果较好 。但这些药物只能短期缓解疼痛症状,故本病的满意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4-08-21 15: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 症状起因:病因: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外部因素:刀割、棒击等机械性刺激,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内部因素:疾病如癌症等导致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其他因素:受凉、受潮湿过度劳累和长期不适当的工作体位后发生疼痛。病理:全身皮肤和有关组织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游离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伤害性刺激转换成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着慢传导的直径较细的有髓鞘和最细的无髓鞘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神经节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有关神经元,再经由对侧的腹外侧索传至较高级的疼痛中枢──丘脑、其他脑区以及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与此同时,快传导的直径较粗的传入神经纤维所传导的触、压等非痛信息已先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脑区,并与细纤维传导的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

  • 可能疾病:角化型脚气  女性急性淋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皲裂性湿疹  喉痹  

  • 常见检查: 血清NSE  落臂试验  布拉加尔征  前臂直尺试验  蹲下试验  半月板损伤的体征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张晓梅 主治医师

提问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何晋龙 副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徐怀河 主治医师

提问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