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收缩期震颤
补充说明:收缩期震颤
a******W 2014-07-27 21:3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收缩期震颤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
1、生理性因素
如果在平时长时间地饮酒、喝咖啡或者是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上述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过度饮酒、避免喝咖啡,保持良好的心态。
2、低血糖
低血糖可能与长时间不吃饭、糖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大汗、震颤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巧克力、糖果等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进行缓解。必要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溶液等进行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由于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大汗、震颤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4、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部、手部、腿部等部位震颤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片、扑米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5、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患者可能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金刚烷胺片、左旋多巴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10-02 15:5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收缩期震颤可能由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动脉狭窄、肺栓塞或主动脉瓣狭窄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高血压
当血压持续升高时,会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左心室壁增厚以应对压力。长期如此可导致心肌劳损、心腔扩大等结构改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促进代谢加快和心血管系统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心动过速和心悸等症状。这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发展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问题。针对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以及碘-131治疗和手术切除甲状腺等。
3.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会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进而使血压上升。血压过高会对心脏造成压力,引起心肌肥厚,进一步影响心脏舒张功能。对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是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或经皮经股动脉支架植入术。
4.肺栓塞
肺栓塞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会引起右心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壁增厚。若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右心室重构,进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肺栓塞的溶栓治疗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监督下进行,常用药物为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
5.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心脏在每次收缩时无法完全打开,从而使心脏工作更加努力来克服阻力。长时间的压力负荷增加会导致心肌向心性肥厚,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例如生物瓣膜置入术、机械瓣膜置入术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必要时,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甲状腺功能测定、血脂分析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2024-03-05 15:46
举报你好,收缩期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震颤的发生机制与杂间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2014-07-27 21:38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生理性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良性遗传性)震颤:一种细微至粗大的慢震颤,通常影响手,头及声带。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震颤可为单侧性,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病人执行精巧动作时能引发震颤,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颤强化的任何因素影响下,原发性震颤也会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震颤的发病也增多,偶尔被错误地称为老年性震颤。 小脑疾病的震颤:意向性震颤(如见于多发性硬化与其他小脑传出障碍疾病),出现在运动的肢体接近目标的时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颤是肢体近端一种粗大的转动性震颤,在病人试图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负重时最为显著。摇晃是头部与躯体粗大的震颤,也是一种支持性震颤,在维持直立姿势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与其他代谢性脑病病例,当病人向前平伸双手时会出现一种粗大,缓慢,非节律性动作。应用肌电图记录,可观察到当病人试图保持固定姿势时,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现间歇性的肌电静止,造成扑翼样震颤,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颤,而是一种肌阵挛现象,一种阴性的肌阵挛。 在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中可以发生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