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补充说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a******W 2014-07-27 18: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可以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抗病毒治疗、血浆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减少炎症反应,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口服或外用。NSADs能缓解轻至中度肌肉不适及疼痛,对轻微的发散性包涵体肌炎有帮助。
2.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包括可口服的和静脉注射甲强龙等,具体剂量依医嘱调整。CS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局部及全身性免疫反应,适合严重快速进展者。
3.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主要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需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减轻自身免疫异常所致的组织损伤。
4.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采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需要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并遵循医嘱执行。针对特定病毒感染引起的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原体复制,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5.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分离出来,再输入正常人的新鲜冷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一般需要多次循环操作。此方法适用于治疗由遗传代谢障碍导致的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旨在清除异常蛋白质,减轻症状。
在治疗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肌肉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也有助于支持患者的康复进程。
2024-01-05 21:0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包涵体肌炎1、本病在男性较常见,男女比例约3:1。通常在50岁以后隐袭起病,出现下肢渐进性无痛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然后上肢也出现,远端肌无力长不如近端严重,通常双侧不对称,也可选择性累及部分肌肉,数月或数年后发展到其他肌群,拇长伸肌损害是特征性改变。疾病呈进行性,早期伴膝腱反射减低。吞咽困难较常见,少数病例可见某种类型心血管异常。
2、家族性IBM肌无力始于儿童早期,通常不累及股四头肌,与散发病例不同,家族性病例肌肉缺乏炎症性改变,因此称为家族性包涵体肌病更确切。
2014-07-27 18: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症状起因:重症肌无力是人类疾病中发病原因研究得最清楚、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性疾病,胸腺是激活和维持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某些遗传及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1)外因—环境因素 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或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D—青霉素胺等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 (2)内因—遗传 近年来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 (3)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体内许多免疫指标异常,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异常的免疫指标却不见改变,这也许是本病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保健科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