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胃湿热> 去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精选回答(3)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3年余,经验丰富。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提问

去脾胃湿热可以吃木香顺气丸、清热祛湿颗粒、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甘露消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木香顺气丸

木香顺气丸属于中成药,主要由木香、砂仁、醋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也具有治疗脾胃湿热的作用。如果存在脾胃湿热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腹胀、腹痛等,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2、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主要由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的功效,也具有治疗脾胃湿热的作用。如果存在脾胃湿热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食欲减退、身体发热等,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3、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等药物组成,具有和胃止泻、健脾益气的功效,也具有治疗脾胃湿热的作用。如果存在脾胃湿热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4、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也具有治疗脾胃湿热的作用。如果存在脾胃湿热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食欲减退、乏力、食量减少等,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5、甘露消毒丸

甘露消毒丸主要由滑石、茵陈、石菖蒲、木通、射干等药物组成,具有芳香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具有治疗脾胃湿热的作用。如果存在脾胃湿热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身体发热、肢体酸痛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甘露消毒丸进行治疗。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022-11-26 16:27

举报

李赛群 副主任医师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腰椎疾病、肩周炎、退行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顽固性头痛、痛风、滑膜炎、外伤后遗症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慢性炎症、不孕不育、等)、内科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结肠炎、心脏病、慢性肾炎、肝硬化、甲亢等)、各种顽固性皮肤病、周围神经疾病(如面瘫及后遗症、三叉神经痛等)、精神类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各种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等)等

提问

出现这些症状,一般是由于脾胃虚弱,湿气太重引起的,与个人体质有关系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厌食乏力,舌苔白腻等症状。要注意饮食控制,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可以吃参苓白术散治疗。

2019-09-06 11:18

举报

杨立志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儿科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手脚无力,去医院检查已经确定是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选用中医药治疗,一般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丸治疗,详细治疗意见,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才能确定,你最好到当地中医院正规的诊治一下,

2017-10-26 11:13

举报

医生回答(2)

邓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去脾胃湿热可以考虑使用龙胆泻肝汤、二妙丸、四妙丸、健脾丸、清胃散等药物。由于脾胃湿热属于中医诊断,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导用药。
1.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可用于治疗因肝胆实火上攻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该方剂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本品性寒凉,长期服用易伤脾胃,故不宜久服。
2.二妙丸
二妙丸适用于下肢浮肿、足膝红肿热痛等脾胃湿热证。其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四妙丸
四妙丸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热痛。此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本品需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概率。
4.健脾丸
健脾丸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有效。该药可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保持规律饮食习惯。
5.清胃散
清胃散用于治疗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胃火炽盛之症。本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经过专业医生辨证后使用。在治疗脾胃湿热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2024-01-11 14:38

举报

宋雅儿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
  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2014-07-12 18: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推荐医生更多

张先珍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