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肌无力> 小孩下肢肌无力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小孩下肢肌无力的症状包括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和腱反射减弱,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神经或肌肉问题,需及时就医。
1.站立不稳
站立不稳可能由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如脊髓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这些病变会影响大脑和脊髓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双侧下肢,且难以通过肌肉力量来纠正。
2.行走困难
行走困难可能是由于肌肉无力影响了腿部支撑体重的能力,或是因为神经系统的问题导致步态控制不佳。具体表现为迈步费劲、抬腿障碍等,在走动时尤为明显。
3.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性、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纤维逐渐减少,进而引发肌肉无力和萎缩。萎缩通常从近端开始,即大腿和小腿肌肉,但也可能涉及臀部和腹部肌肉。
4.肌张力减低
肌张力减低多见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中,当肌肉收缩能力下降时,会使得肌肉紧张度降低。患者可出现随意运动时肢体处于松弛状态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跌倒的现象。
5.腱反射减弱
腱反射减弱可能表明感觉输入受损或神经传导异常,常见于外周神经病变或脊髓损伤。此症状主要反映肌肉对牵拉刺激的反应,当叩击膝关节下方的腓肠肌时,正常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踝关节跖屈反射,若患儿对此反射无明显反应,则表示腱反射减弱。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磁共振成像以评估神经和肌肉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以排除代谢性肌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利鲁唑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孩子的营养均衡,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定期监测并记录任何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24-03-21 17: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 可能疾病: 痿证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项痹 颈肋畸形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