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胆红素> 尿胆红素阳性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尿胆红素阳性可能是由胆管梗阻、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胆石症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管梗阻
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小肠,进而逆流进入血液中,使胆红素随血液循环至肾脏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引起尿胆红素阳性。手术切除肿瘤是常见的胆管梗阻治疗方法,如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2.肝炎
肝炎可损伤肝脏细胞,影响胆红素代谢和排泄,导致胆红素入血并随着尿液排出,出现尿胆红素阳性的情况。保肝药物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常用药物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
3.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减少,胆道受压或狭窄,胆汁不能顺利流入肠道,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液,从而引起尿胆红素阳性。利胆类药物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状态,常用的包括熊去氧胆酸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
4.溶血性贫血
当发生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补偿能力,导致胆红素产生增多。若此时肝功能未能有效处理这些额外的胆红素,则会导致其进入血液并在尿液中被检测出来。输血是纠正贫血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需谨慎选择患者以防止进一步加重溶血反应。
5.胆石症
胆石症患者胆汁流通不畅,可能导致胆汁滞留并形成结石。结石可能阻碍胆汁流动,使得胆红素积累并返流入血液,随后通过尿液排出,表现为尿胆红素阳性。对于无症状且未引起胆管梗阻的胆石症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对于反复发作的胆绞痛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建议患者进行肝功能测试、血常规以及腹部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功能是否异常。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2024-01-23 10: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胆管梗阻

胆管梗阻是指胆管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疾病,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其直接危害是,正常分泌的胆汁不能顺利排泄到肠道而导致消化不良、胆汁淤积、黄疸,肝脏功能异常,继而出现机体各种机能下降、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甚至可引起死亡。对该类疾病应如何进行处理,我们就内镜治疗及外科治疗进行论述。

  • 症状起因:这是外科急腹症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但胆管狭窄和胆管肿瘤等病变有时亦可继发此症。上述疾病造成胆管阻塞,胆汁郁积,以及继发细菌感染。致病菌几乎都来自肠道,经乏特壶腹或经胆肠吻合口的通道逆行进入胆道。细菌亦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通道进入胆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粪链球菌和某些厌氧菌。在原有结石等阻塞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胆管感染,胆管粘膜充血水种,加重胆管的梗阻,胆汁逐渐变成脓性,胆管内的压力不断增高,梗阻近侧的胆管逐渐扩大。在含有脓性胆汁的胆管高压的作用下,肝脏可肿大,肝内小胆管及周围的肝实质细胞亦可发生炎性改变。肝细胞产生大片坏死,可形成肝内多发性小脓肿。胆管也可因感染化脓造成溃疡和胆道出血。由于胆管内高压造成肝内毛细胆管破溃,脓性胆汁甚至胆栓即由此经肝内血窦进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和败血症。少数还可发生肺部脓性栓塞。在后期,可发生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变化,此即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称急性重症胆管炎。这些病理改变一旦发生,即使手术解除了胆管高压,但在肝实质和胆管仍会留下损害,这也是本症的严重性的存在。

  • 可能疾病: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 常见检查: 肝胆显像  T管造影  静脉胆道造影  尿胆汁酸  

  • 就诊科室:消化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