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利培酮> 利培酮副作用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利培酮可能导致嗜睡、体重增加、运动障碍、震颤和心悸等不良反应。
1.嗜睡
由于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导致患者出现困倦、乏力等症状。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大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体重增加
该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来改善精神症状,但同时也会影响到食欲控制中心的功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并促进食物摄入量增加,进而引起体重上升。过快增重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并对关节造成额外压力。
3.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在使用本品后会出现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痉挛性斜颈或扭转痉挛等问题。这些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到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功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和负担。
4.震颤
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利培酮会导致肌肉紧张度下降,从而使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和动作协调,表现为手部颤抖、肢体僵硬等症状。这种震颤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焦虑情绪,进一步加剧病情发展。
5.心悸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在服用了利培酮之后,其兴奋β受体的作用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此时就会表现出心跳加快、胸闷不适的症状。频繁的心悸发作会对心脏健康构成威胁,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干预。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以及血压水平,避免突然停药以减少戒断症状的发生。对于有心脏病史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此药物。

2024-06-17 18: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震颤

由于对抗肌群的交替性收缩引起一个关节有规律性的运动。

  • 症状起因:生理性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良性遗传性)震颤:一种细微至粗大的慢震颤,通常影响手,头及声带。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震颤可为单侧性,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病人执行精巧动作时能引发震颤,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颤强化的任何因素影响下,原发性震颤也会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震颤的发病也增多,偶尔被错误地称为老年性震颤。 小脑疾病的震颤:意向性震颤(如见于多发性硬化与其他小脑传出障碍疾病),出现在运动的肢体接近目标的时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颤是肢体近端一种粗大的转动性震颤,在病人试图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负重时最为显著。摇晃是头部与躯体粗大的震颤,也是一种支持性震颤,在维持直立姿势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与其他代谢性脑病病例,当病人向前平伸双手时会出现一种粗大,缓慢,非节律性动作。应用肌电图记录,可观察到当病人试图保持固定姿势时,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现间歇性的肌电静止,造成扑翼样震颤,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颤,而是一种肌阵挛现象,一种阴性的肌阵挛。 在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中可以发生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

  • 可能疾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肝火眩晕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