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进食障碍是不是厌食症的一种
补充说明:进食障碍是不是厌食症的一种
2024-06-06 17:1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因此进食障碍是厌食症的一种。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进食障碍是一类与心理因素相关的进食行为异常,主要包括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以及暴饮暴食等。而厌食症是以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为主的一组以严重消瘦为特征的心理生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体重增加或身体脂肪含量的关注,导致其饮食控制、过度运动或其他不适当的减肥行为,并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由于厌食症属于进食障碍中的一种类型,所以进食障碍就是厌食症。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病情恢复。同时还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物质。
2024-06-07 12:2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神经性厌食(anonexianervosa)一词系1874年首创,亦称神经性食欲不振,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原因还未完全查明的精神障碍,特征是为保持体型瘦削而长期过分节食或拒食,以致造成体重锐减﹑营养缺乏、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多见於青少年期,女性患病率远高於男性。经适当治疗可以康复。临床上要与躯体疾病引起的消瘦相鉴别。由于患者并不缺乏食欲,不是厌食,而是主动拒食,因此神经性厌食一词名实不符。发病频率因时因地而异,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发病率较高,1970年代的年平均发病率为每10万人0.37~1.6例。纵向调查显示,近20~30年来发病率上升。多为女性,男性只占总病例数的4~6%。英国寄宿学校的12~18岁女生中,神经性厌食的患病率为0.5%。首次发病年龄一般在10~30岁之间,约80%的病例始发於13~20岁之间。美、英等国的调查表明,经济富裕的上、中层家庭中,以及像芭蕾舞演员这类强调身材苗条的职业中,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国目前尚无流行学调查资料。
症状起因: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弄清楚。 一、病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无原发性器质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摄食有关的部位(下丘脑)是否存在著分子水平的变化,抑或完全是心因性障碍则都还不能肯定。 二、目前多认为,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起素因作用,心理学因素起诱因作用,而社会影响起病理塑型作用。 支持生物学素因假说的证据主要有: *女病人100%有月经停止,约20%的病例在病程早期体重还在正常范围时,便出现月经停止和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提示下丘脑有原发的功能失调。 *有间接证据表明,患本病时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抑制性反馈控制缺陷,导致该处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活动增强。 *神经性厌食与特纳氏综合症(XO综合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同时存在的频度,远远超过机遇的频度,推测染色体畸变可增加神经性厌食的易病性。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意识障碍-心/肺疾病的恶病质-癌性恶病质和癌肿治疗的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颌面部损伤-头颈部癌肿-吞咽障碍-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3.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5.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厌食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
正天丸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
贝兴牌左旋肉碱茶多酚胶囊
减肥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