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最近几年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心理空间症
补充说明:最近几年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心理空间症
2023-08-25 22:1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心理空间症一般是指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导致的。
1、遗传因素
分离性身份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则子女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概率会比较高。对于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硝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
2、心理因素
如果患者在儿童时期,长期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发育异常,从而引起分离性身份障碍。对于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3、社会因素
如果患者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患者与外界接触,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
4、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过度兴奋,从而诱发分离性身份障碍。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爬山、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片等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5、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出现紊乱,从而诱发分离性身份障碍。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26 20:2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在某些出版物种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
症状起因:分离性身份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应激,能力的分离(包括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童年期遭受伤害后缺乏同情和抚慰以及对今后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的能力缺乏等.身份认同的统一并不是与生俱来,它依赖于后天各种资源和经验而发展.在遭受创伤的孩童,这种发育被阻断,许多本该组合于同一身份中的特质仍然处于孤立状态.北美地区的研究显示,97%~98%分离性障碍成年病人报告童年虐待史,同时在85%的成年病人和95%的儿童,青少年分离性障碍以及其他形式相近的分离性障碍病人身上,可以验证有虐待史.虽然这些资料表明在北美地区病人中,童年虐待史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文化背景中,战争和灾难起着更主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说明所有的病人都有虐待史,或者病人所报告的虐待经历确实发生过.有些虐待经历的描述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同时,有些没有虐待史的病人在童年早期却遭受过重大创伤(如父母亡故),患过严重的疾病,或经历过重大的应激事件.举个例子,一个童年时代多次住院和手术的分离性障碍病人,他有着明确的创伤史,但没有虐待史. 个体的发展有赖于儿童时期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和经验成功地整合.当儿童获得对自己和周围人统一而复杂的认识后,他们将顺利渡过那些不同的知觉和情感分离的阶段.每个发育时期都产生有不同自我,同时并不是每个经受童年虐待和创伤的人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病人容易被催眠,而这一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联,同时它被认为是分离性障碍的患病因素之一.当然,绝大多数具有这些特质的儿童还是具有正常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成人的保护和抚慰下,不会发展成分离性身份障碍.
就诊科室:精神病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