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眼皮下垂表现
补充说明:眼皮下垂表现
a******W 2022-01-13 14:4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眼皮下垂可能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眼睑肿胀、眼睑无力、眼睑下垂伴有复视、瞳孔异常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眼部肌肉功能障碍,建议及时就医。
1.上眼睑下垂
上眼睑下垂通常由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如动眼神经损伤或重症肌无力。这种症状表现为上眼睑无法完全抬起,可能影响视线。
2.眼睑肿胀
眼睑肿胀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睡前大量饮水等原因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使水分滞留在眼周软组织中而引起的。肿胀的眼睑一般出现在眼睑边缘处,有时可伴随疼痛或灼热感。
3.眼睑无力
眼睑无力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所致。主要表现为眼睑不能正常闭合或者难以保持睁开状态。
4.眼睑下垂伴有复视
眼睑下垂伴有复视多见于重症肌无力患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眼睑下垂和复视的症状。上述症状还可能伴有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等症状。
5.瞳孔异常
瞳孔异常若是由颅内病变压迫动眼神经所导致,则会导致动眼神经受损,进而引发眼睑下垂以及瞳孔收缩异常的情况发生。瞳孔异常可能导致双眼瞳孔大小不同,也可能伴随着光反应减弱或消失。
针对眼睑下垂的症状,建议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视野检查以及提上睑肌力量评估。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胆碱酯酶药异丙托溴铵等,重症肌无力则需要口服新斯的明片来改善症状;对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通过手术矫正。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用眼过度,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轻症状。
2024-02-08 09:45
举报向医生提问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症状起因:重症肌无力是人类疾病中发病原因研究得最清楚、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性疾病,胸腺是激活和维持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某些遗传及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外因—环境因素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或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D—青霉素胺等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2)内因—遗传近年来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3)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体内许多免疫指标异常,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异常的免疫指标却不见改变,这也许是本病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诊科室:保健科
强筋健骨丸
祛风除痰,强筋健骨。用于左瘫右痪,筋骨疼痛,风湿麻木,腰膝痿软。适用于痰淤痹,症见肢体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疼痛,肌肤局部紫黯,肿胀,按之稍硬,肢体顽麻或垂着,关节疼痛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淤斑,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较多,舌质紫暗或淤斑,舌苔白腻,脉象弦涩。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晚必安酸枣仁油软胶囊
改善睡眠
十三味红花丸
1.藏医:补肝益肾,解毒通淋。用于肝萎缩,外伤引起的肾脏肿大,肝热症,小便癃闭,性水肿,化合毒中毒症,“亚玛”虫病。2.中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梅毒,疱疹,尖锐湿疣,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尿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3.运动系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炎,骨质增生,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致骨折,挫伤等原因的各种疼痛。4.心脑血管系统:脑震荡及后遗症,脑血栓及后遗症,脑栓塞及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和惊风等。5.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官能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各类神经性障碍,各类神经性炎症等。6.白脉病:指气血交搏,运行受阻而不能内充肚腑、外达肌筋、骨骼、损及白脉引起的以麻木、肿痛、萎缩、拘挛为特征的病症,又称“白痹”,外遇风寒湿气,内伤疫热、毒热,劳累过度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