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简述上尿路结石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及方法
补充说明:简述上尿路结石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及方法
a******W 2022-01-13 14: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上尿路结石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直径小于0.6厘米的结石、无明显梗阻或感染症状。治疗方法有解痉止痛、大量饮水、调整饮食、口服排石药物、体位排石。
1.解痉止痛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药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疼痛。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是导致肾绞痛的主要原因,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输尿管平滑肌收缩来减轻疼痛。
2.大量饮水
建议患者每天至少饮用2-3L水,促进小颗粒结石排出。增加尿液量有助于稀释矿物质浓度,减少结晶形成;同时增大结石移动概率。
3.调整饮食
限制高钙食物如奶制品摄入量,减少草酸盐来源;适量补充维生素B6可能有益于某些类型结石预防。过量钙质吸收可能导致磷酸钙类结石风险增加;而维生素B6参与色氨酸代谢过程,在体内转化为羟化产物牛磺酸,后者被证实具有潜在降低胱氨酸结石风险作用机制。
4.口服排石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碳酸氢钠片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上述药物能提高尿液pH值至7以上,使结石表面负电荷增加,进而阻止新晶核形成并促使其溶解。
5.体位排石
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利用重力的作用帮助结石顺利排出。改变体位有利于结石从狭窄处移开,从而减少对输尿管壁造成的刺激和压迫感。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感染性并发症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后再行碎石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2024-03-26 23:1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复发率高。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近三十年来,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提高,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膀胱结石中,原发性结石明显少于继发性结石。近十年来,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迅速发展,90%左右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症状起因: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一)流行病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对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二)尿液因素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2.尿酸性减低,pH增高。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三)解剖结构异常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四)尿路感染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就诊科室:泌尿、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