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免疫性溶血> 免疫性溶血是怎么造成的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免疫性溶血可能是由抗原-抗体反应、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以及感染性免疫复合物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抗原-抗体反应
当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若此时机体存在针对同种抗原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则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例如,输入错误型的输血可能导致ABO血型不相容,进而触发抗原-抗体反应和免疫性溶血。
2.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
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会导致机体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自身红细胞上的异常抗原,从而引起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红细胞,引发溶血。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在补体系统的参与下发生溶血。治疗可能包括脾切除术或特定基因疗法。
3.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引起免疫性溶血。这些疾病的治疗通常涉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以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4.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
某些药物可以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膜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发机体产生针对这种复合物的抗体,导致红细胞被破坏。常见的药物诱发溶血的原因有奎宁、阿奇霉素等,需要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如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新鲜冷冻血浆等。
5.感染性免疫复合物病
感染性免疫复合物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产生的内源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上,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治疗此类疾病时需同时针对感染和免疫复合物病,如利福平可用于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而环孢素则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液学指标,如血常规、血生化等,以及注意观察是否有贫血、黄疸等症状。必要时,应进行红细胞寿命测定、冷凝集试验等相关实验室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免疫性溶血的情况。

2024-01-12 13: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上皮细胞、胃壁细胞、细胞核DNA抗体等。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