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肠炎> 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急性肠炎多是由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酒精滥用等引起的,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细菌感染
由于不洁饮食导致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摄食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炎症性病变。当摄入的食物中含有外源性的有毒物质时,这些物质会刺激胃肠黏膜,进而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轻度食物中毒可通过多喝水和补充电解质来缓解,严重者需及时就医接受洗胃、灌肠等处理。
3.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体内迅速复制并释放出各种毒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针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肠炎,通常采用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如口服蒙脱石散、复方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4.滥用抗生素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诱发急性肠炎的发生。对于由不当使用抗生素引起的急性肠炎,首先需要停用相关药物,然后可以考虑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5.酒精滥用
酒精能够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使黏液减少,上皮细胞变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甚至形成溃疡;同时损伤黏膜下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破裂,发生急性胃炎。患者应立即停止饮酒,并注意休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急性肠炎的关键所在。另外,还可通过粪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分析以及医生询问病史等方式进行诊断。

2024-02-26 12: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急性肠炎 (暴泻)

暴泻,是指发病突然,以排便次数剧增,泻下急迫为特征的内科急性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肠炎、急性食物中毒,及某些肠道过敏所致的急性腹泻均归属于本证范畴。急性肠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