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 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依赖症状包括两方面

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依赖症状包括两方面

发病时间:不清楚

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依赖症状包括两方面

补充说明: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依赖症状包括两方面

a******W 2021-08-08 19:47

精神 人格改变 成瘾 大脑 神经元 肾上腺素 脑电图 盐酸氯丙嗪片 阿立哌唑片 精神病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依赖症状包括渴求、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情绪调节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严重的成瘾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进行治疗和管理。
1.渴求
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后会作用于神经递质系统,导致大脑奖赏中心的多巴胺水平升高。长期使用会导致神经细胞适应高浓度多巴胺,产生渴求感以维持正常功能。渴求通常出现在奖赏中心和边缘系统的相关区域,如伏隔核和杏仁核。
2.耐受性增加
耐受性增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反复接受相同的精神活性物质刺激,导致神经元对其逐渐适应而减少反应的现象。这可能与特定神经传递素的表达变化有关。耐受性增加通常发生在大脑皮层和基底神经节中涉及运动控制和认知功能的区域。
3.戒断症状
长期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适应其存在,当突然停止使用时,神经元活动模式会发生紊乱,引发戒断症状。这些症状源于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戒断症状可以影响整个身体,但通常集中在大脑边缘系统和下丘脑。
4.情绪调节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会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回路,导致个体难以有效地处理和应对负面情绪,从而出现情绪调节障碍。情绪调节障碍的症状可能表现在多个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海马体。
5.人格改变
长期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可能会损害大脑结构和功能,尤其是与决策制定和情感调节相关的区域,进而导致人格发生持久性的改变。人格改变可能体现在社交能力、情绪稳定性以及行为偏好等方面的变化。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液检测来评估是否存在药物残留,同时可配合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确定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常用的心理疗法有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访谈法,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盐酸氯丙嗪片、阿立哌唑片等抗精神病药。患者应避免接触任何精神活性物质,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参与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有助于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2024-02-14 21: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personalitychange   是指成人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显著而持久地发性改变,至少持续二个月,可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所引起,也可继发于严重的精神或躯体疾病,而患者以往无人格障碍。“慢性疼痛性人格综合征”也归于此。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唐敏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