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肌张力高> 肌张力高> 被动肌张力高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2)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抑郁等,以及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疾病等

提问

被动肌张力高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脑炎、脑血栓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引起的病因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

由于肌肉疲劳或情绪过于激动,可能会导致肌肉收缩,从而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脑炎

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从而诱发脑炎,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等药物改善病情,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3、脑血栓

由于患者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受到寒凉刺激,出现头晕、头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出现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缓解疼痛、预防血栓的形成的作用。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是脑出血、脑梗死造成的,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2023-07-27 02:58

举报

曾海江 副主任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提问

四个月的宝宝,被动运动时肌张力增高,要高度警惕宝宝可能患有脑脑瘫的可能。这种情况不是儿保医生可以简单的做出诊断的。尽快带宝宝到正规公立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或者是脑瘫中心就诊,进行系统的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宝宝患有脑瘫,要及早给予康复治疗。

2019-08-20 19:29

举报

医生回答(1)

郭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多见于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分为三种类型:1、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损害,表现为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末时较小。2、铅管样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表现为升肌、屈肌的肌张力均升高,被动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是均匀的。

2019-08-17 02: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锥体外系损害

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diseases)发生于神经系统中锥体外系的疾病。主要表现肌张力障碍(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和运动障碍(包括震颤、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 锥体系损害表现为痉挛性瘫痪,而锥体外系损害主要表现为不自主运动、肌强直、运动缓慢,而非真正的瘫痪。

  • 症状起因: 锥体外系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种系发生上属神经系统的古老部分。主要功能是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掌管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如行路的双臂摆动、模仿、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某些防御性反应运动等)。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锥体外系与锥体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条件下,锥体系才能支配精确的随意运动。运动障碍及肌张力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在人脑内纹状体中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其中以多巴胺和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醛酸(HVA)含量最高,还含有高浓度的乙酰胆碱、 γ-氨酪酸、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脑内有两个主要的上行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最大的为黑质纹状体束,其神经元位于黑质致密部,主要功能与动作的发动、控制有关。另一个为中脑边缘脑通路。多巴胺是纹状体的乙酰胆碱系统抑制性介质,而乙酰胆碱呈纹状体兴奋性介质,两种介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若黑质发生病变,则上行多巴胺能神经通路阻断,多巴胺的减少或丧失使纹状体失去抑制作用,乙酰胆碱兴奋性作用相对增强,临床上表现震颤。 运动功能的调控是由锥体系统、基底核和小脑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完成的,这三者并非是各不相关的独立系统,而在功能上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运动障碍疾病(即锥体外系疾病),主要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

  • 可能疾病: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帕金森 老年性舞蹈病 路易体痴呆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