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的症状

精选回答(2)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抑郁等,以及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疾病等

提问

共济失调的症状通常包括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姿势与步态异常等。共济失调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的。

1、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的患者会出现运动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增高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盐酸苯海索片、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肌张力增高

共济失调的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症状,表现为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小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巴氯芬片、盐酸替扎尼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姿势与步态异常

共济失调的患者会出现姿势与步态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时左右摇晃、步态不正确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盐酸苯海索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共济失调的症状还包括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等。建议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27 04:25

举报

唐铠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颅脑、脊髓肿瘤以及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

提问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共同特征是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分三个期: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一般表现为走路的时候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以及准确性变差。中期的时候表现为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发生重叠,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有时会感到吞咽困难,进食的时 候比较容易呛咳。到了晚期的时候就容易说话极其不清楚,甚至是无法语言,肢体乏力不能站立,需要轮椅来代步,理解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迷不醒。

2019-08-11 05:58

举报

医生回答(1)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行走时无法掌握平衡,走路摇晃,两脚距离较宽,即醉酒样步态,肢体出现震颤,无法正确辨别距离。发音器官的肌肉协调功能较差,音律和节律异常,称之为吟诗样语言,说话时如朗读诵诗,意向性震颤,即拿物体时因辨别距离不良,可出现肢体震颤,亦可出现头部、躯干震颤,特别是眼球震颤。

2019-08-07 11:2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震颤

由于对抗肌群的交替性收缩引起一个关节有规律性的运动。

  • 症状起因:生理性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良性遗传性)震颤:一种细微至粗大的慢震颤,通常影响手,头及声带。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震颤可为单侧性,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病人执行精巧动作时能引发震颤,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颤强化的任何因素影响下,原发性震颤也会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震颤的发病也增多,偶尔被错误地称为老年性震颤。 小脑疾病的震颤:意向性震颤(如见于多发性硬化与其他小脑传出障碍疾病),出现在运动的肢体接近目标的时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颤是肢体近端一种粗大的转动性震颤,在病人试图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负重时最为显著。摇晃是头部与躯体粗大的震颤,也是一种支持性震颤,在维持直立姿势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与其他代谢性脑病病例,当病人向前平伸双手时会出现一种粗大,缓慢,非节律性动作。应用肌电图记录,可观察到当病人试图保持固定姿势时,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现间歇性的肌电静止,造成扑翼样震颤,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颤,而是一种肌阵挛现象,一种阴性的肌阵挛。 在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中可以发生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

  • 可能疾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肝火眩晕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