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柿子结石症状有哪些
补充说明:柿子结石症状有哪些
a******W 2017-05-01 22:0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柿子结石一般是指柿子中的果胶。柿子中的果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如果吃柿子过多,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等。
1、腹胀
柿子中的果胶属于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果患者吃过多的柿子,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使胃肠道内的食物堆积,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腹痛
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如果空腹食用,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出现腹痛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喝热水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腹泻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果患者吃过多的柿子,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腹泻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改善腹泻的情况。
4、其他症状
另外,如果患者长期过量食用柿子,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糖分摄入过多,从而引起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过量食用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9-03-01 14:29
举报你好,柿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由于柿子中含有较多的果胶和鞣酸,经常空腹吃柿子容易与胃液形成凝胶块,形成胃结石,主要表现为恶心、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你说的情况,你要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2018-04-12 17:1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柿子结石可能导致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和便秘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腹部不适
柿子中含有鞣酸,在胃内与胃酸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即柿石。大量食用柿子可能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增加,进而引发腹部不适。腹部不适感可能出现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2.腹胀
由于柿子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果胶,这些物质在未完全消化时会积聚在肠道中,导致腹胀的发生。腹胀通常发生在脐周或整个腹部,可能伴有嗳气、打嗝等症状。
3.恶心
当柿子中的鞣酸与胃液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时,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的感觉。恶心常伴随食欲减退,可能发生在进食柿子后的短时间内。
4.呕吐
当柿子中的成分刺激胃肠黏膜时,会导致胃肠平滑肌强烈收缩,从而引发呕吐。呕吐多为突然发生的喷射状排出,可能是柿子引起的消化道不适的直接表现。
5.便秘
柿子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过量摄入可导致粪便滞留于肠道内,进而引发便秘。长期便秘可能导致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肛门疼痛、痔疮等问题。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情况;必要时还可做超声检查以辅助诊断。对于柿子结石患者,应避免空腹食用柿子,同时减少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芹菜、韭菜等。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4-02-21 19:21
举报柿子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多,每100克柿子中含10.8克,其中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这也是大家感到柿子很甜的原因。柿子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则不多,只含有少量的脂肪、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另外,柿子富含果胶,它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纠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补钙时吃柿子不行,容易得结石.
2017-05-01 22:19
举报向医生提问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验为阳性,称糖尿。既往糖尿定性试验采用硫酸铜试剂(班氏L是根据糖类的还原作用,尿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者糖、麦芽糖、戊糖、具有还原作用的非糖物质(某些药物*均可呈阳性反应。近年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纸片法测定尿糖,对葡萄糖有特异性,但当有抗坏血酸、水杨酸盐存在时也可呈阳性。
症状起因:机 理 一、血糖增高性糖尿 正常人肾排糖阈值为8.9 mmol/L(160 mg/dl),糖尿的出现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循环血中葡萄糖浓度>8.g mmol/L(160mg/dl);②肾小球游过葡萄糖速率;③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等。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如血糖正常5.6 mmol/L(100mg/dl),则分钟从肾小球滤出葡萄糖125 mg,而正常人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量为250-300mg/min,则上述从肾小球滤出之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一战中无糖;如血糖浓度为16.7 mmol/L(300 mg/dl),肾小球滤出糖量为375 mg/min,经肾小管得吸收后尚余75~125mg随尿排出,出现糖尿。正常人血糖浓度的稳定有赖于中枢袖经查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及肾脏等的协调活动来维持,以内分泌腺及肝脏最重要。胰岛素县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血液水平升高,超出肾糖阈值时则出现糖尿。临床最常见的是原发性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性高血糖伴糖尿。体内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较多,主要为:①胰高糖素:曲胰岛A细胞分泌,可以激活肝脏磷酸化酶,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正常人当血糖过高时胰高糖素分泌受抑制,但糖尿病时不受抑制,尤其在酸中毒时,胰高糖素比正常基础值高2-4倍。胰岛A细胞瘤(胰高糖素瘤)时胰高糖素浓度绝对过高,引起高血糖及糖尿。②肾上腺互促使胰高糖素释放,抑制胰岛素分泌,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致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增加,升高血糖。嗜铬细胞瘤时肿瘤组织分泌大理儿荼酚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及糖尿。③生长激素促进脂肪分解和糖异生,抑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透过细胞膜的作用,能抑制细胞内葡萄糖磷酸化、升高血糖并出现糖尿。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体内生长激素过多,致高血糖及糖尿。④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促进蛋白质分解致大量氨基酸进人肝脏,促使糖异生,如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时,血糖增高并出现糖尿。⑤甲状腺激素加速肠道对糖的吸收,增强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加速胰岛素的降解,致高血糖及糖尿,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伴有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引起血糖过高而致糖尿的因素较多,胰腺癌、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后均可因胰岛素不足而产生血糖过高和糖尿。静脉内注射葡萄糖或进食大量糖致肠吸收糖过多过快均可致高血糖及糖尿。肝功能损伤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减少,致餐后高血糖及糖尿。某些应激状态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由于升糖激素增多可致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尿。 二、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减退而致糖尿,称肾性糖尿。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降至 150 mg/min(正常250mg/min)以下时,血糖超过 6.7mmol/L人肾小球滤过葡萄糖能力正常(每分钟滤过 150 mg)则出现糖尿。见于家族性肾性糖尿、肾小管酸中毒、凡可尼综合征等。妊娠时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曲小管再吸收糖功能受抑制,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称妊娠期糖尿。 糖尿见于许多种疾病,病因分类如下: 一、葡萄糖尿 (一)血糖增高性糖尿 原发性糖尿病:①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②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③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 2.妊娠期糖尿病。 3.继发性糖尿病(有明确病因) ①胰源性糖尿病: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②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胰高糖素瘤、胰生长抑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等。③药物及化学物致糖尿病:链脲佐菌素、四氧嘧啶、杀鼠药 vacor;利尿降压药中的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氯散利酮、可乐定、氯苯甲暖二嗪;止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激素类药物中的ACTH、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类、女性口服避孕药;神经精神系药物中的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异丙基肾上腺素、普萘洛尔、氯丙嗪、奋乃静、碳酸程、氯普噻咪,三环抗抑制剂中的多虑平、阿米替林、去甲丙咪酸、丙咪嗪;其他还有吗啡、环磷酸胺、天门冬酚胺霉、异烟肼、EDTA、西米替丁、肝素;重金属中镉、铝、汞中毒等。④胰岛素受体异常如先天性脂肪营养异常症(con-genital lipodystrophy)、黑棘皮病伴女性男性化,受体抗体所致胰岛素耐药物糖尿病。⑤遗传综合征伴糖尿病,如1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阵发性血卟啉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性视神经萎缩伴尿崩症及耳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如脂肪萎缩综合征、早老综合征等。 4.其他:①应激性糖尿;②肝源性糖尿;③滋养性糖尿;④血色病性糖尿。 (二)血糖正常性糖尿 肾性糖尿、妊娠、肾小管病变、某些肾毒性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铅、汞等。 二、非葡萄糖尿 乳糖尿、果糖尿、半乳糖尿、戊糖尿、非糖物质Benedict定性假阳性糖尿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水杨酸、次氯酸盐(对色素有氧化作用)、过氧化氢(氧化色素)、异烟姘、四环素。链霉素、中药中的大黄、黄芩、黄柏,妇科外用药呋哺唑酮粉剂(含糖)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