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湿疹>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表现为舌苔厚腻、肢体困重、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以及大便黏滞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舌苔厚腻
体内湿气重时,脾脏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导致湿邪停留在体内。湿邪上犯于舌面,使舌体胖大,舌苔变厚。主要表现为舌面上有一层白色或黄色的厚重舌苔,可能伴有口臭、口感粘稠感等症状。
2.肢体困重
湿邪侵袭人体,容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感觉沉重、乏力。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下肢,但也可能波及全身,患者会感到身体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住。
3.疲乏无力
当湿邪困扰脾脏时,会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嗜睡等症状,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尤为明显。
4.食欲不振
湿邪困阻脾胃,影响了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从而导致食欲减退。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饭后加重,伴随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5.大便黏滞
湿邪易黏腻碍脾,使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湿,积而为痰,形成湿浊之邪,蕴结肠道,可致大便黏滞不爽。患者排便时会感到粪便黏附在马桶壁上难以冲刷干净,且可能需要用力排便。
针对体内湿气重的情况,可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舌诊、脉诊等以评估湿气的程度。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服用二陈汤加味、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建议改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寒凉、油腻食物,如冰淇淋、肥肉等;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湿气。

2024-02-29 16:42

举报

医生回答(1)

姚平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体内湿气重会表现在身体的各个方面,表现在皮肤会出现像湿疹之类的皮肤病,表现在胃肠会出现吃饭不好,消化差,腹泻,表现在头面会出现头重,头晕,眼睑浮肿等,还有一些其他系统的表现都与湿有关。

2017-04-28 18: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湿气重

湿气重有内湿和外湿之分。自然界的六气太过时不适合人体正常的适应即为六邪。而此处的外湿即为自然界湿气太胜侵袭人体,由于湿为阴邪易袭阳位其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时会有头痛如裹困重等感觉,又因其重浊粘腻往往伴有肢体困重麻木的感觉,另外脾喜燥恶湿,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脾虚。

  • 症状起因: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湿?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陈周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杜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王毓新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杨秀敏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邢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虞红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