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乳腺病的治疗
补充说明:乳腺病的治疗
a******W 2016-10-29 10:0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乳腺疾病的治疗可以考虑生活方式干预、中药调理、激素疗法、营养支持治疗、心理行为疗法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教育患者关于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以及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来实现。因为这些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状态,减少乳腺组织受到不良影响的风险。
2.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依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开具处方,患者按医嘱服用相应中药材。传统认为某些草药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不适。
3.激素疗法
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和孕酮疗法,在医师指导下定期使用特定药物。针对更年期前后女性常见的潮热、盗汗等症状提供有效帮助;但须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4.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师会评估患者当前饮食结构,并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优化饮食结构有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及修复受损细胞;进而对改善上述状况起到积极作用。
5.心理行为疗法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患者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法,并开展认知重构训练。此措施旨在减轻因压力导致的乳房胀痛等问题;因为精神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易诱发或加重相关不适感。
建议定期自我检查乳房,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如有必要,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的乳腺X线摄影检查。
2024-03-12 01:2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你好,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最好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不断地调整药方或药量,配合服用乳癖消,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患者应保持情绪舒畅,消除恐惧与顾虑,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移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四,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同时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2016-10-29 10:02
举报你好,乳腺病的治疗建议你看看以下一些建议的(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2016-10-29 10:01
举报你好,乳腺病的治疗建议你看看以下一些建议的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4)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2016-10-29 10:01
举报你好, 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病人常在发病数月至1~2年后自行缓解,故一般无需治疗.平时可用胸罩托起乳房,口服小金丹或消遥散可缓解疼痛.由于2%~3%的病人有恶变的可能,故最好每3~6个月去医院检查彩超一次,以免耽误治疗.不要吃大豆蜂蜜蜂皇浆.40岁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彩超,红外线乳透或钼靶照相检查.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可以常吃海带,桔子,桔饼,牡蛎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016-10-29 10:01
举报向医生提问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