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闭经> 神经性厌食

精选回答(1)

柯怀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擅长:优生优育,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孕期咨询,产后治疗,妇科疾病,盆底康复。

提问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疗人员的干预,饮食疗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患者可适量食用燕麦、糙米、西兰花、鸡胸肉、核桃等食物,但并不能单纯依靠食物来治愈疾病。
1.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并促进消化系统健康。对于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来说,适量摄入燕麦可以帮助改善食欲和身体状况。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增加。
2.糙米
糙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释放,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而言,适当进食可减轻饥饿感及焦虑情绪。过多摄入可能导致胃肠负担加重甚至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
3.西兰花
西兰花中含有的维生素C和叶酸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并促进新陈代谢。对处于恢复期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有益处。但若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胀气或消化不良。
4.鸡胸肉
鸡胸肉是低脂高蛋白食品,适合需要控制体重且追求肌肉线条的人群。对于厌食症康复者来说,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帮助补充因节食而流失的营养成分。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应保持均衡饮食。
5.核桃
核桃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适当食用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但由于其热量较高,所以不宜过量食用。
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避免快速减重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同时,鼓励患者参与心理咨询以应对心理压力,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2024-03-17 09:39

举报

医生回答(1)

廖丽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神经性厌食(AN)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2016-07-14 22: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anonexianervosa)一词系1874年首创,亦称神经性食欲不振,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原因还未完全查明的精神障碍,特征是为保持体型瘦削而长期过分节食或拒食,以致造成体重锐减﹑营养缺乏、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多见於青少年期,女性患病率远高於男性。经适当治疗可以康复。临床上要与躯体疾病引起的消瘦相鉴别。由于患者并不缺乏食欲,不是厌食,而是主动拒食,因此神经性厌食一词名实不符。发病频率因时因地而异,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发病率较高,1970年代的年平均发病率为每10万人0.37~1.6例。纵向调查显示,近20~30年来发病率上升。多为女性,男性只占总病例数的4~6%。英国寄宿学校的12~18岁女生中,神经性厌食的患病率为0.5%。首次发病年龄一般在10~30岁之间,约80%的病例始发於13~20岁之间。美、英等国的调查表明,经济富裕的上、中层家庭中,以及像芭蕾舞演员这类强调身材苗条的职业中,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国目前尚无流行学调查资料。

  • 症状起因: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弄清楚。 一、病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无原发性器质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摄食有关的部位(下丘脑)是否存在著分子水平的变化,抑或完全是心因性障碍则都还不能肯定。 二、目前多认为,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起素因作用,心理学因素起诱因作用,而社会影响起病理塑型作用。 支持生物学素因假说的证据主要有:   *女病人100%有月经停止,约20%的病例在病程早期体重还在正常范围时,便出现月经停止和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提示下丘脑有原发的功能失调。   *有间接证据表明,患本病时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抑制性反馈控制缺陷,导致该处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活动增强。   *神经性厌食与特纳氏综合症(XO综合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同时存在的频度,远远超过机遇的频度,推测染色体畸变可增加神经性厌食的易病性。

  • 可能疾病: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小儿厌食症 希恩综合征 胃肠神经官能症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胡卫和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