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上睑下垂好治
补充说明:上睑下垂好治
a******W 2016-03-12 21:5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上睑下垂的治疗可以考虑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悬吊术、上睑提肌缩短术、肌肉植入术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提上睑肌缩短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通过切断并移位部分眼轮匝肌纤维,使眼睑提升力增强而矫正上睑下垂。此手术旨在改善因提上睑肌功能减弱导致的眼睑下垂现象。该方法利用患者自身的组织来加强眼睑提拉力量,减少对外部填充物的依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2.额肌悬吊术
额肌悬吊术是将额肌腱膜的一部分固定于眉弓骨膜上,从而间接地利用额肌的力量来提升上睑。该手术通过利用正常的额肌功能来替代受损的提上睑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上睑下垂的方法。它能够长期保持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3.上睑提肌缩短术
上睑提肌缩短术是在保留提上睑肌的基础上,将其缩短,增加其张力,从而达到提升上睑的效果。该手术通过直接修复提上睑肌的功能障碍,恢复其正常收缩能力,进而改善上睑下垂的症状。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肌肉植入术
肌肉植入术通常采用自体脂肪或玻尿酸等材料,在眼部特定部位注射一定量的填充剂,以达到隆起和支撑上睑的目的。该措施适用于轻度至中度上睑下垂的矫正。通过增加局部软组织体积和厚度来提升眼睑高度,同时还能塑造更佳的面部轮廓。
术后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干眼症等。建议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眼球运动练习,以促进视力恢复和预防角膜暴露。
2024-02-04 15:4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你好,上睑下垂好治吗?上睑下垂的病人,由于上睑提肌的功能减弱或消失,睁眼时上睑睑缘的位置低于正常,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妨碍视力。有的病人为了看清物体,用额肌收缩来带动上睑的抬起,结果额纹增加,眉毛竖立,既影响仪表,也不雅观。
2016-03-12 21:57
举报你好,对上睑下垂的治疗,一般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悬吊术等方法,手术年龄以5岁后比较合适。在矫正的同时,一般还会形成双眼皮。上睑下垂是怎样定义的可在线咨询。另一种眼皮下垂则是因为年龄大,皮肤松弛、肌肉张力丧失,以及连接皮肤与眼眶中隔的纤维发生松解,而导致上眼皮下垂,严重的可影响视线。手术可切除松弛多余的皮肤和增厚拉长的肌纤维,必要时把突出眼眶的脂肪也摘除。
2016-03-12 21:57
举报你好,为先天发育畸形,多为双侧,有时为单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上睑下垂手术:联合筋鞘膜手术(CFS+LM)技术原理是采用CHECK韧带力量替代提上睑肌,具有解剖分离层次少、范围小、手术创伤小、术后形成双眼皮的深浅和弧形、力量的线性调整可控性等特点。术后提供新动力的肌肉被粘连限制的几率为0%,术后复发率低,1年内不闭眼的几率几乎为0%,不会出现永远闭眼不全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缺损,或因支配提上睑肌神经缺损而引起。
2016-03-12 21:57
举报你好,先天性上睑下垂如果影响视力发育,应早期手术矫正。上睑下垂是怎样定义的?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内注射新斯的明,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如果是轻度上睑下垂,不影响视力发育,可择期手术改善外观。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手术时间最好在6岁以前,以防形成弱视。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应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2016-03-12 21:5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眼皮下垂,又称上睑下垂,是指提起上眼睑的肌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以致上睑部分或完全不能上提,当双眼平视前方时,上眼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以上。提上睑的肌肉有提上睑肌和Müler氏肌,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Müler氏肌受颈交感神经支配,当这二个肌肉的功能不全或丧失时,就会出现上眼皮下垂。上睑下垂轻者可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则全部瞳孔被遮盖,不但有碍美观,而且还影响视力,为了克服视力障碍,患者常常要紧缩额肌,皱额耸眉以提高上睑位置,严重时则必须仰头甚至用手指抚起上睑才能视物。
补中益气口服液
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左旋多巴片
用于儿童、青少年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斜视性弱视患者。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