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3)

程银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双侧多囊卵巢表现为雄激素升高、持续无排卵、伴有痤疮和体毛增多。
双侧多囊卵巢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复杂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抑制了卵泡的生长和成熟,进而出现无排卵现象。
此外,对于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肥胖等状况,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如口服避孕药、胰岛素敏感剂等。
针对双侧多囊卵巢,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月经周期和激素水平变化,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和适当运动,以维持正常的体重和血糖水平。

2023-12-24 18:34

举报

李瑞萍 主任医师 山东红十字会不孕不育医院

擅长:擅长男女不孕不育症治疗,尤其在输卵管性不孕、排卵障碍等女性不孕和男性弱精、少精等

提问

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以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为特征。

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会出现月经异常、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等症状。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这三个方面。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电灼或激光打孔治疗等。

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抵抗力。

2015-11-16 11:10

举报

闵样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遗传学因素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一连锁(伴性)遗传或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多数患者染色体核型46XX 部分患者呈染色体畸变或嵌合型二 肾上腺萌动假说 起源于青春前肾上腺疾病,即当受到强烈应激刺激时网状带分泌过多雄激素,并在性腺外转化为雌酮,反馈性地引起释放节律紊乱,升高,继发引起卵巢雄激素生成增多即肾上腺和卵巢共同分泌较多雄激素致成高雄激素血症

2015-11-12 23: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体酮

孕酮(progesterone,P)是21C类固醇激素,由胆固醇经孕烯醇酮通过异构酶转化而成。在非妊娠妇女,卵巢中的卵泡膜细胞产生P,妊娠期间,P则主要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层分泌,故血中P水平主要与胎盘重量及血液灌注量相关。孕早期上升较慢,13周后增快,足月时达高峰。在血中,P主要与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CBG)及白蛋白相结合,血液中绝大部分P为结合型,极少数为游离型。孕酮主要在肝脏降解,被还原成孕二醇,孕二醇再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排出。P对调节月经周期和维持妊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转化,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松弛子宫肌,降低对前列腺素和催产素的反应性;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P还有促乳腺腺泡增生,增加能量代谢,升高基础体温,促进水钠排除的作用。P对下丘脑-垂体系统具有正、负反馈作用,可调控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排卵前小剂量孕酮协同E3诱发排卵前LH高峰出现,排卵后大剂量P对下丘脑-垂体系统则呈现负反馈作用。

  • 相关疾病:闭经溢乳综合征  月经量多  无排卵型功血  

  • 注意事项: (1)标记品和标准品均由无水乙醇配制,容易挥发,应将盖子塞紧,贮于4℃冰箱。 (2)抗血清稀释成母液后应存放在4℃,切勿放-20℃低温处,以免反复冻融,降低抗...

  • 医院参考价:¥25-¥60

推荐医生更多

李瑾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天津爱维医院

韩筱兰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蒲春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马春云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陈晓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赵明芳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