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风湿> 双重血浆置换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双重血浆置换的治疗可以考虑使用双重血浆置换、白蛋白输注、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血小板功能抑制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双重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中的异常成分分离出来并替换为正常血浆的过程,通常使用膜式血浆分离器。此方法通过去除异常血浆来减少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适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病及获得性疾病的重症期。
2.白蛋白输注
白蛋白输注通过静脉注射给患者补充缺失的白蛋白分子,具体剂量依医嘱而定。白蛋白在维持血容量稳定、运输药物及营养物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低白蛋白症引起的水肿或其他相关临床表现有益。
3.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将健康人的血小板提取后输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无菌技术操作。血小板参与机体凝血过程,在预防出血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增加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可改善凝血功能异常。
4.血浆输注
血浆输注是指从捐献者身上采集健康人的全血,经过处理分离出其中的血浆部分后再输给需要者的医疗行为。血浆中含有各种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有助于补充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补体成分。
5.血小板功能抑制剂
血小板功能抑制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患者,作用时间各异。这些药物能有效防止新的血小板活化及黏附,从而降低再次发生血栓的风险;适合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
在接受双重血浆置换时,应监测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由于双重血浆置换可能导致铁储备不足,建议定期评估并调整饮食中铁含量,必要时可通过服用含铁制剂进行补充。

2024-03-18 18:18

举报

医生回答(4)

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4.2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

1、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等有严重过敏史。

2、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3、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

4、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5、存在精神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2015-09-15 00:09

举报

李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8、代谢性疾病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9、药物中毒药物过量(如洋地黄中毒等)、与蛋白结合的毒物中毒。

10、其它浸润性突眼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多脏器衰竭等。

2015-09-15 00:09

举报

万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双重血浆置换适应证

1、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性脑病)、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è syndrome)、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γ–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TTP/HUS)]、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重度血型不合的妊娠、自身免疫性血友病甲等。

5、肾脏疾病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系统性小血管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6、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ABO血型不兼容移植、免疫高致敏受者移植等)、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7、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坏疽性脓皮病等。

2015-09-15 00:09

举报

李敏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简称DFPP)系通过对一级分离后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然后将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一同输回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选择性血浆分离疗法。DFPP是在膜式血浆分离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技术相对膜式血浆置换方法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营养物质丢失少、血浆使用量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临床多个学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如在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结鍗组织病等学科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2015-09-15 00: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全身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为70/10万~75/10万。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0∶1,育龄妇女为发病高峰,老人及儿童也可患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面游风等病证范畴。

推荐医生更多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