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补充说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W 2015-09-14 21:44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病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室辅助装置、血小板功能抑制剂以及抗凝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由专业医生开具处方,在医院门诊或住院条件下使用特定抗生素方案进行。此措施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效。通过杀死致病菌来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将受损瓣膜替换为生物瓣或机械瓣。该手术旨在纠正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术后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3.心室辅助装置
心室辅助装置是植入患者体内的小型医疗器械,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测。对于重症心力衰竭病例,该装置可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提供暂时支持,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生存率。
4.血小板功能抑制剂
血小板功能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需按医嘱规定剂量服用。这类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对防治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5.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凝药或注射用抗凝药,需遵循医师指导并定期检查凝血指标。该措施适用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具体效果取决于个体差异及配合程度。
持续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必要的。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牙科侵入性操作,以防继发感染,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2024-03-02 21:22
举报医生回答(4)
你好!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鉴别编辑
诊断依据
1.不规则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
2.肝脾肿大,脑、肾、脾、皮肤、粘膜可产生栓塞。
3.杵状指(趾)、关节痛。
4.血培养可获阳性病原体。
5.超声心动图发现附栓瓣膜或心内膜的赘生物。
2015-09-14 21:45
举报你好!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编辑
1.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拔牙或器械检查史。
2.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关节痛。
3.可产生脑、肾、脾、皮肤、粘膜等栓塞现象。
4.原有心脏杂音改变性质,可出现新杂音,易产生顽固性心力衰竭。
2015-09-14 21:45
举报你好!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2015-09-14 21:45
举报向医生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二尖瓣脱垂,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后以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增高趋势。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感染性赘生物 弛张热 低烧 盗汗
临床检查: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感染性赘生物 弛张热 低烧 盗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前列地尔注射液
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用以抑制移植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用以缓解低氧血症,保持导管血流以等待时机手术治疗。
七十味珍珠丸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