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孕妇能吃
补充说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孕妇能吃
a******W 2015-08-31 14:10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5)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孕妇一般不能吃。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主要成分是胰激肽原酶,主要用于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变等,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由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活血类药物,孕妇服用后可能会导致子宫血管扩张,从而引起先兆流产的情况,所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孕妇一般不能吃。
另外,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孕妇还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孕妇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5-08-31 14:11
举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作用,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等释放反应,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剂量: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 25~50毫克,1日3次。对二者联用,是否能增加协同作用,尚有争议。
2015-08-31 14:11
举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作用,对扩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塞后出血,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塞,入院时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塞面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者,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常用药物有潘生丁和肠溶阿斯匹林。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生理特点,在生理上有助于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在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2015-08-31 14:11
举报临床上将局部脑缺血症状在24小时以内完全缓解者称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而经过一定时间消失者称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缺血症状持续24小时不消失者称局限性脑梗塞或脑梗塞。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发现临床的这种分类并不一定反映不同的脑病理过程。常用的扩张脑血管药物有碱、碳酸氢钠、脑益嗪、尼莫地平、环扁桃酯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常用的扩溶剂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白蛋白,水解蛋白及冻干血浆等。对扩管药物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作用,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发病3日内,39%表现局部缺血,该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这时使用扩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
2015-08-31 14:11
举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作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适应症为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病因可区分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两大类。
2015-08-31 14:1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