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张骁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本人擅长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经验丰富

提问

尿崩症是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

尿崩症可能是由于遗传、肿瘤、外伤、感染、脑部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烦躁、头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脱水、便秘、嗜睡、昏迷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氢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7-12-11 15:42

举报

医生回答(5)

闵丽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其他抗利尿药物

  (1)氯磺丙脲该药可刺激垂体释放AVP,并增强AVP的水吸收作用,可增加肾小管cAMP的生成,但对NDI无效。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加注意。

  (2)氢可使尿量减少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长期服用可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3)卡马西平能刺激AVP释放,使尿量减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

2015-08-04 15:10

举报

胡一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AVP替代疗法主要用于完全性CDI,部分性CDI在使用口服药疗效不佳的情况下也可用AVP替代治疗。替代剂包括:加压素水剂:作用仅维持3-6h,每日须多次注射,长期应用不方便。主要用于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尿崩症的治疗。尿崩停粉剂: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鼻炎而影响吸收。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又名长效尿崩停注射一次可维持3-5天,注射前充分混匀,过量可引起水中毒。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或desmopressi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AVP类似物。DDAVP增强了抗利尿作用,而缩血管作用只有AVP的1/400,抗利尿与升压作用之比为4000:1,作用时间12-24小时,是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剂,用量视病情确定。

2015-08-04 15:10

举报

姚平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AVP的合成和释放受损的情况均可引起CDI的发生,其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三种。

(1)原发性原因不明,占尿崩症的30%-50%,部分患者在尸检时可发现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2)继发性

1)头颅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是CDI的常见病因,其中以垂体手术后一过性CDI最常见,如手术造成正中隆突以上的垂体柄受损,则可导致永久性CDI。

2)肿瘤尿崩症可能是蝶鞍上肿瘤最早的临床症状。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是咽鼓管瘤或松果体瘤,继发性肿瘤以肺癌或乳腺癌的颅内转移最常见。

3)肉芽肿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类肉瘤、黄色瘤等。

4)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结核、梅毒等。

5)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栓塞等。

6)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CDI,血清中存在抗AVP细胞抗体。

7)妊娠后期和产褥期妇女可发生轻度尿崩症,其与血液中AVP降解酶增高有关。

(3)遗传性可为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杂合子女可有尿浓缩力差,一般症状较轻,可无明显多饮、多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由于AVP前体基因突变或AVP载体蛋白基因突变所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为家族型病例,患者自幼多尿,可能是因为渗透性感受器的缺陷所致。

2015-08-04 15:10

举报

闵宇涵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尿崩症(DI)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为肾性尿崩症(NDI),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尿崩症常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性NDI多见于儿童。

2015-08-04 15:10

举报

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量可多达5—10L,但最多不超过18L。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常为50—200mOsm/kg?H O,尿色淡
尿崩症
如清水。部分病人症状较轻,24h尿量仅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可达290—600mOsm/kg.H O,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外语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
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
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2015-08-04 15: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