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维生素d中毒症
补充说明:维生素d中毒症
a******W 2015-07-28 19:3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维生素D中毒症一般是指维生素D摄入过量引起的中毒现象。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也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还可以调节体内血浆钙和磷的水平。如果患者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中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头痛、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全身性血管钙化、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等利尿剂,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排出。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适量补充维生素D,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8-09-06 22:1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维生素D中毒症指由于长期或过量摄入维生素D导致体内钙、磷水平异常升高的症状,主要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中。
维生素D中毒症是由于长期或过量摄入维生素D引起的。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的作用,当摄入过多时会导致血钙浓度升高,进而引起骨骼脱矿化和其他器官功能紊乱。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嗜睡、多尿、口渴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骨骼疼痛、关节僵硬、骨折等骨骼系统症状。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中的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含量检测;X线检查可显示长骨密度增加、颅缝早闭等特征。轻度维生素D中毒可通过减少日晒时间来缓解,严重者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降钙素类药物如鲑降钙素注射液、鳗鱼降钙素鼻喷剂等降低血钙水平。
患者应避免盲目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对于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肾脏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维生素D制剂。
2024-02-05 12:09
举报当机体大量摄人维生素D,使体内维生素D反馈作用失调,肠吸收钙与磷增加,血钙浓度过高,降钙素调节使血钙沉积于骨与其他器官组织,影响其功能。如钙盐沉积于肾脏可产生维生素d中毒症肾小管坏死和肾钙化,严重时可发生肾萎缩、慢性肾功能损害;钙盐沉积于小支气管与肺泡,损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溃疡,或钙化灶;如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等重维生素d中毒症要器官组织出现较多钙化灶,可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多有低热。也可有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年龄较大患儿可述头痛,血压可升高或下降,心脏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可升高,有时可有轻度贫血。严重病例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等。尿比重低而固定,尿蛋白阳性,细胞增多,也可有管型。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骼、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孕早期维生素D中毒可致胎儿畸形。
1.实验室检查
血清25羟D增高,血钙升高(>3.0mmol/L(12mg/dl)),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血浆胆固醇正常或升高。少数病例尿素氮升高,肾功能异常,如尿比重低且固定,尿蛋白阳性,细胞增多有管型等。
2.X线检查
干骺端硬化带是维生素D中毒常见X线征象之一,但并非是特征性表现。维生素D中毒的可靠X线征是:①尺桡骨干皮南骨模糊并有骨膜反应;②皮质骨松化或骨质疏松;③尺桡骨干骺端梗化带或“疏密”琏;④骨干皮质增厚致密;⑤腕骨化骨核钙化环增厚硬化。
以上5种X线征象中有同时出现3种征象,即可诊断为维生素D维生素d中毒症中毒,当然还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及有VitD过量情况才能确诊。严重中毒者尚可见肾、血管、心脏及四肢软组织有转移性钙化。
维生素D中毒多见一般症状,缺乏特殊表现,因此轻症往往不易被注意,甚至被认为是佝偻病早期症状而给更多的VitD,症状明显后又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主要依据有:
1.应用过量VitD史,如每日量在4000IU以上,连用数月或反复大剂量肌注史。
2.血钙增高、尿钙阳性。
3.X线照片异常。但应注意早期中毒时X线改变不明显,中毒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血钙不高,中毒症状与VitD用量并不行。在医疗实践中,用大剂量并不太少,但中毒不太多见,这很可能与VitD的代谢特点有关。一般长期慢性中毒病例易见X线异常,急性中毒的早期先有血清25-OHD和血钙升高,其后才出现骨骺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血钙先恢复,骨骺X线检查多在以后逐渐恢复。X线阳性可助诊断,而阴性不能否定维生素D中毒。
2015-07-28 19:46
举报向医生提问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是保持动态平衡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持续增加,引起细胞兴奋—收缩脱耦联,就会导致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等疾病发生,近来称之为细胞内的“钙沉积”或“钙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