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医生回答(2)

姚小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选择性缄默症一般指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某些场合下出现不语,但明确告知自己存在表达障碍,因此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但有些选择性缄默症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正常生活。

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器质性损害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语,但有些患者在明确告知自己存在表达障碍,因此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但有些选择性缄默症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正常生活。选择性缄默症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症状,如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等。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如阿米替林、氟西汀、舍曲林等。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病情加重。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15-07-15 16:21

举报

康高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精神障碍,(Selective Mutism,SM)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儿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学校“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中国人性格较为内向,儿童在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不说话,往往易被性格内向和害羞等理由而忽略,造成患儿不能及时发现和医治。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较多见。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随着社会压力增加、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流动性加大、家庭问题和家庭矛盾增多,引发SM的因素增多,国内SM患儿不但存在,还有增多趋势。选择性缄默症病因和表现:选择性缄语,是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正常、并已经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在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顽固的沉默不语现象。此症被认为是小儿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多在3~5岁时起病。儿童癔病、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及智力低下等神经精神性疾病也可伴沉默不语症状,但不属此症。选择性缄默症治疗方案,选择性缄默症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数可以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少部分患儿发展为慢性部分患儿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仍有过度害羞和社会焦虑症表现,在某些社会场合仍有说话不流利,词不达意的表现。祝您健康!

2015-07-15 16: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