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 类风湿新药

精选回答(1)

黄忠荣 主任医师 上海强直医院

擅长:擅长中晚期疑难性强直诊疗,如急性进展期的病情控制与慢性骨损伤期的修复性治疗,发病机制与免疫干预,局部微创诊疗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提问

类风湿一般是指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一般不存在新药,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硫酸羟氯喹那敏胶囊、白芍总苷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1、甲氨蝶呤片

甲氨蝶呤片是一种抗风湿药,主要成分是甲氨蝶呤,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疾病。甲氨蝶呤片可以通过抑制叶酸还原酶,阻断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从而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2、来氟米特片

来氟米特片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成分是来氟米特,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来氟米特片可以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从而抑制活性氧的形成,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3、硫酸羟氯喹片

硫酸羟氯喹片是一种抗疟药,主要成分是硫酸羟氯喹,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硫酸羟氯喹片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4、硫酸羟氯喹那敏胶囊

硫酸羟氯喹那敏胶囊是一种抗过敏药物,主要成分是硫酸羟氯喹,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硫酸羟氯喹那敏胶囊可以通过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5、白芍总苷胶囊

白芍总苷胶囊是一种免疫调节药,主要成分是白芍总苷,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白芍总苷胶囊可以通过调节免疫,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在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效。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2019-09-18 13:44

举报

医生回答(2)

朴浩霖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类风湿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由于类风湿病情复杂,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并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1.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疾病。该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发挥作用。服用甲氨蝶呤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全血细胞计数,以评估潜在的副作用风险。
2.来氟米特
来氟米特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减轻类风湿患者的症状。对来氟米特过敏者禁用;妊娠期妇女禁用。
3.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此药可降低肠道内细菌产生的前列腺素水平,从而减少肠黏膜炎症。服药期间应避免同时摄入大量维生素C,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4.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本品为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患者需慎用。
5.环孢素
环孢素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因此常用于器官移植后防止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使用环孢素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因为该药物可能增加这些风险。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类风湿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手脚部位,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024-01-19 12:47

举报

张绅德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类风湿,关节视情况治疗。治疗类风湿就那么几样药。甲胺,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片,柳氮磺,等等。但是千万不要随便吃,这些药一定要在医院的监测下服用和调整,不良反应很严重的!
正规治疗才是王道

2015-02-20 20: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类风湿病,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可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 共有近500万患者。本病特点是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患者发病于35-50岁。同时类风湿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营养、职业、心理和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都有关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