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手脚麻木
补充说明:手脚麻木
a******W 2015-02-09 18: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手脚麻木可以考虑营养神经疗法、维生素B族补充、神经营养药物、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营养神经疗法
营养神经疗法通过口服或注射含有特定神经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于神经健康成分的营养素来实现。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手脚麻木等症状。
2.维生素B族补充
维生素B族补充通常包括定期服用维生素B复合制剂,剂量依据个体差异而定。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缺乏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补充可减轻症状并促进恢复。
3.神经营养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具体用法及用量需遵医嘱执行。上述药物能够促进神经元代谢,抑制神经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从而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在特定穴位进行刺针,并可能配合电刺激或温热疗法。针灸通过调节气血流通、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因经络阻滞引起的麻木感。对于某些类型的神经病变也有一定效果。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以减少压迫神经的风险。若为糖尿病导致的手脚麻木,则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024-01-23 10:3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您好,颈椎病的预防保健较治疗更为重要 一、颈椎病的预防 (一)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三)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四)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五)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七)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八)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九)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十)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二、颈椎病患者的床 各种床铺各有其优缺点,而且与个人居住地、气候、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有关。但单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因此,选择一个放在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为好。它可以随着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 三、颈椎病患者的枕头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 其次,对枕蕊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常用的有:①荞麦皮:价廉,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枕头的高低。②蒲绒: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高低。③绿豆壳:不仅通气性好,而且清凉解暑,如果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则更好,但主要用于夏天。其他如鸭毛等也不错,但价格较高。
2015-02-09 18: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主要表现是颈肩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以及头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它的起病比较隐匿,病程长,治疗不及时会遗留神经症状。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骨痛灵酊
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用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 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
消痛贴膏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淤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亦适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