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抽动症>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方法

精选回答(1)

邓燕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擅长: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病,结石等,男性、女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等。

提问

多动症一般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等症状。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训练等方法,改变患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2、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行为主义原理,对患儿进行正性强化,对不良行为进行负性强化,使患儿的不良行为得到改善。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片、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可以改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症状,但患儿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更改用药剂量。

4、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此方法主要是利用脑电波进行的一种无创脑机能的测定与评估,可以对患儿的注意力、学习、记忆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症状。

5、其他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盐酸安非他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多和患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7-09-23 19:22

举报

医生回答(4)

赵天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疗儿童多动症可以考虑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治疗、心理教育与支持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负向消退等方式来改变孩子不当的行为模式。此方法有助于纠正过度活跃及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因为其专注于可观察到的具体行为变化。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涉及识别并改变与多动症相关思维和情绪反应的技巧。这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调节、决策制定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引导,旨在教授孩子有效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此措施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性,减少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误解或排斥。
4.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侧重于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健康的家庭动态,可能包括定期会议和任务分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有重要影响,通过提升家庭凝聚力和理解力,可减轻多动症状带来的困扰。
5.心理教育与支持
提供关于多动症的心理教育和支持,包括如何在学校和家中管理症状,以及如何获得适当的资源和服务。这可以帮助家长和照顾者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来应对挑战。
除了上述措施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缓解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也至关重要。适当的身体活动如户外游戏也有助于释放孩子过剩的能量,但须注意避免度运动以免造成受伤风险。饮食方面,应尽量减少高糖食品摄入,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以辅助改善大脑功能。

2024-01-21 15:43

举报

代云霞 副主任医师 武汉虎泉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头痛头晕、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

提问

您好,抽动症与多动症是有分别的,不能用一种方法治疗,多动症主要是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要进行心理治疗为主

2016-03-14 15:58

举报

彭含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传统治疗弊端:无法彻底铲除病根

1、西医治疗:传统的西医是使用兴奋剂类、抗精神失常类处方对多动症进行医治。众所周知这种方法见效虽快,却不能根治,副作用明显,且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药病情会变得更加严重。

2、行为治疗:只是从外部强制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根源,一旦离开训练环境就可能恢复原状甚至可能因为训练课程不遵循科学规律,跟孩子的生理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3、手术治疗:从医学角度来说,治疗多动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手术治疗,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物理治疗,也是通过电波作用于受损部位,手术风险高,改善症状明显,但不能根治,反弹后会加重病情

2014-11-23 16:37

举报

陈肖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1、 注意涣散(至少具备下列3项)
 ⑴、作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⑵、上课常常不听讲。
 ⑶、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
 ⑷、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⑸、很难坚持做某以种游戏或玩耍。
2、 冲动任性(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⑴、往往想到什么就作什么。
 ⑵、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⑶、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⑷、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⑸、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⑹、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3、 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两项)
 ⑴ 、坐立不安。
 ⑵、经常奔跑。
 ⑶、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⑷、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⑸、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⑹、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⑺、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应注意以下两面三点:
  第一,在允许的活动场合,如下课、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自己 ,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quot;不拌多动的多动症"。在,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拌多动"及"注意缺陷不拌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拌多动的多动症"。
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很活泼,特别是在外面玩或来客人时,显得更加活跃,在床上、沙发上到处乱跳。对于这种情况,部分父母考虑孩子可能是顽皮,也有的找医生咨询看孩子是否有多动症。不少医生有体会,学龄前儿童多动症与儿童顽皮不易区分,但上学后两者的差别就越来越明显。小学一、二年级后,多动症儿童往往学习很吃力,往往是学习成绩差才引起家长的注意。

在学校,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喜欢惹事生非,不服老师管教。这些孩子往往自尊心比较强,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究其原因多动症是其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多动症儿童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在0~6岁阶段

可表现出胎动过多,1岁以内时睡眠比较少、爱哭闹,2岁后不认生、不害怕危险、人来疯,易受伤,没有礼貌。

▲学龄期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a、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差。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如摇头晃脑、咬铅笔、拉扯同学等。平时走路急促,或无目的地乱跑、乱跳。这类孩子虽然好动,但多数体育成绩较差,技巧运动显得比较笨拙。

b、注意力不集中,或貌似安静,但对老师讲课听而不闻。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对家长交代的事常难以完成,甚至对感兴趣的游戏或电视节目也不能安静地观看。

c、自控能力差,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高兴时又笑又唱又跳,不顺心时爱发脾气。容易发生伤人或自伤行为,且不服老师和家长的管教。

d、学习过程困难、成绩差。主要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内容难以完整领会,以致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常常发生遗漏和理解错误。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立体空间、思维功能障碍等。

e、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霸道、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等,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且难以改正,难以融洽地与伙伴共同游戏。

目前有关多动症的发生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脑神经传递、大脑损伤、遗传、家庭关系异常及教育不当等因素有关。由于病因不十分清楚,因此治疗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服用药物改善症状外,心理治疗十分重要,这要求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切不可认为多动症单纯是医疗问题,而把孩子的病症仅仅交给医生或药物来解决,这也是一些孩子疗效欠佳的原因。

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学龄前孩子上绘画班或钢琴班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可以先坚持数分钟,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另外少让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或玩电子游戏等,多做一些家庭或户外小游戏,如过家家等。一般来说,需要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给孩子进行综合治疗,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可能有效果。

2014-11-23 16: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儿童多动症 (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儿童多动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 )

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多动症。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WHO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命名本病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Ⅲ-R)则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夏海涛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京东方医院

史天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蒙华庆 主任医师

提问

重庆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刘双臣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夏光源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牛京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