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绒促性素排卵多胎
补充说明:绒促性素排卵多胎
a******W 2014-10-13 13:47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如果用了促排卵的药物,生双胞胎的几率的确大大提高,但是一般的健康女性每月排一个卵子,人为地使用促排卵药物使卵巢多排卵,其后果是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如头晕、恶心、肝肾功能损害等。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对母子都非常危险。
2014-10-13 13:47
举报绒促性素一般指人绒毛膜,排卵多胎可能是遗传因素、促排卵药物使用不当、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身材比较矮小,可能会导致胎儿身高矮小,从而出现多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2、促排卵药物使用不当
如果患者在使用促排卵药物时,没有遵医嘱按时用药,可能会导致促排卵药物使用过多,从而引起多胎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通过妇科彩超等方式明确诊断。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如果患者在使用促排卵药物时,同时合并存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卵巢增大,从而出现多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人血白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4、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多胎、月经异常、痤疮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屈孕酮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5、其他
如果患者出现多胎妊娠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建议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4-10-13 13:4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排卵期出血病因 其实排卵期出血是每位女性朋友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一般情况下这种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能观察到,但有的人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但其实导致排卵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明显,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从而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 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迅速修复而出血停止,或者可能当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分泌较多的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充血引起红细胞漏出;也可能于输卵管伞部摄卵时,将含血的卵泡液经输卵管逆蠕动送至子宫腔再由子宫颈经阴道流出。 对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中期检查宫颈管粘液时,发现约有60%在显微镜观察下见到有红细胞,而没有肉眼可能见到的出血,这不属病理现象;但有排卵期出血的妇女,必须排除生殖道的其它疾病,如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腺癌等。 当然,也还有可能是性激素分泌失调,使得排卵时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而使出血明显。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或卵巢表面炎性增厚,使得排卵时子宫内膜充血明显,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或炎性增厚的卵泡表面破裂出血较正常量增多,并随输卵管蠕动反流至宫腔,经阴道排出体外。 出现肉眼可见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可为几小时,或3天一5天,但极少达到7天以上,严重者也可淋漓不净直至下次月经来潮。有的出血量极少,点滴即净,或为带中夹血,一般情况下极少达到月经量。出血时可伴一侧下腹胀痛不适或隐痛或疼痛明显,甚至牵扯腰骸部及股内侧。症状出现可每月连续发生或隔月发生1次,有的人每年中有几个月发生,有的人一生中只出现一次这种现象。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妇科、生殖健康
注射用尿促卵泡素
1.用于不排卵(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且对枸橼酸克罗米芬治疗无效者。2.用于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者。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颈椎治疗仪
本产品适用于对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等症的辅助治疗。禁忌症:以下患者禁用:孕妇、月经期妇女、有急性疾患者、有恶性肿瘤患者、有严重心脏病患者、皮肤知觉障碍或皮肤异常患者、佩带心脏起搏器患者、内置心律调整器患者、发热患者、婴幼儿或不会表达自己意志者。其他注意事项详见产品使用说明书。
复方片仔癀软膏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痤疮。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