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便血> 婴儿缺乏维生素k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婴儿缺乏维生素K可能需要通过医生开具的维生素K1、维生素K2、甲萘醌、萘醌、苯甲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婴儿出现出血或凝血问题,应立即就医以避免严重后果。
1.维生素K1
维生素K1能促进凝血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K依赖性出血具有重要作用。该物质可用于治疗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引起的出血。口服时应遵循医嘱调整剂量,以免引起维生素K过量导致血液凝固障碍。
2.维生素K2
维生素K2可以参与骨骼代谢,对骨骼健康有益。该物质适用于骨质疏松症、骨折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遵医嘱调整剂量。
3.甲萘醌
甲萘醌可作为合成维生素K的原料,在肝脏中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本品禁用于对该产品过敏者;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4.萘醌
萘醌是天然存在的辅酶Q的一种前体,能够促进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防御机制,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神经的作用。使用时需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如皮疹、瘙痒等症状。
5.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本品不得与碱性物质共用,以防产生浑浊沉淀。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确保婴儿日常摄入均衡,避免偏食或挑食,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

2024-01-28 12:47

举报

医生回答(1)

曹宗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维生素K是位于肝细胞内浆网的羧化酶辅因子,能促进因子Ⅱ、Ⅶ、Ⅸ、Ⅹ的无活性前体蛋白氨基末端谷氨酸的加羧基作用。
症状及后果:出血是主要表现,不论其原因是膳食摄入量不足或药物对维生素K的拮抗。易挫伤和粘膜出血(尤其是鼻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和血尿)见于维生素K缺乏,穿刺部位或切口渗血可见于外伤以后,威胁生命的颅内出血则可见于婴儿。
如确认新生儿缺少维生素K1,须通过注射或口服维生素K1来补充。

2014-10-09 18: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便血 (清血,圊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除消化道疾励卜便血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

  • 症状起因:一、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 常见于痔、肛裂、肛瘦。 2、直肠疾病 1)直肠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直肠结核。 2)直肠肿瘤 直肠息肉、直肠乳头状瘤。直肠癌、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侵人直肠。 3)直肠损伤 放射性直肠炎,异物、器械检查或活检等导致的损伤出血。 3、结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克罗恩病、慈室炎与慈室溃疡。 2)肿瘤 结肠癌、结肠息肉病。 4、小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慈室炎与慈室溃疡0rohn病、肠结核、肠伤寒。 2)肿瘤 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小肠类癌、癌、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纤维瘤、血管瘤。 二、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脉血栓形成、肠套叠、肠扭转、血管畸形等。 三、全身性疾病 1、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血小板因素及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减 少性紫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 3、尿毒症 4、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 可能疾病: 大肠癌 结肠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肝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