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亚急性甲状腺炎专家
补充说明:亚急性甲状腺炎专家
a******W 2014-08-27 12:2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考虑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也可能是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吸烟酗酒,可能会刺激甲状腺部位,容易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2、免疫力低下
如果患者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入侵,也可能会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建议患者注意自身保暖,适当增加衣物。
3、细菌感染
如果患者自身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甲状腺部位受到损伤,从而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建议患者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病毒感染
如果患者自身受到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甲状腺部位受到损伤,从而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从而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醋酸片、甲泼尼龙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4-08-27 12:2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您好,甲状腺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中多为腺瘤,恶性中多为癌,肉瘤极为少见。 (一)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此病在全国散发性存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稍多见。 1.病理及临床特点:甲状腺腺瘤病理上可分为滤泡状腺瘤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较常见。切面呈淡黄色或深红色,具有完整的包膜。后者较前者少见,特点为乳头状突起形成。 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常在40岁以下,一般均为甲状腺体内的单发结节,多个者少见。瘤体呈园形或卵园形,局限于一侧腺体内,质地较周围甲状腺组织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生长缓慢,大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乳头状囊性腺瘤有时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发生囊内出血。此时,肿瘤体积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有胀痛感。 2.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同位素扫描及“B”型超声等检查确定。但甲状腺腺瘤应与其他甲状腺结节相鉴别。
2014-08-27 12:27
举报向医生提问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甲磺酸溴隐亭片
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高泌乳素瘤: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仍然较高的泌乳素水平。肢端肥大症:单独应用或联合放疗、手术等可降低生长激素的血浆水平。抑制生理性泌乳:分娩或流产后通过抑制泌乳
甲氨蝶呤片
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簟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3.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